《社会契约论》是世界思想史上的不朽名篇,也是卢梭代表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之上,国家则是自由协议的产物,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卢梭还认为,一切主权和立法权都属于人民的集合体,政府只是这个集合体事务的执行者,并不拥有主权;一旦政府滥权,人民就有权推翻它。正是由于这些观点,本书一经问世便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 世界解放的呼声 。
《地理与世界霸权》通过宏达的历史地理图景,用空间视角追溯了从远古至20世纪初的世界发展,从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系统地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高地与低地、森林与草原、沙漠、寒冷的气候与温暖的气候等地理因素的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决定历史盛衰和决定地缘政治竞争的动力是有效地生产和控制能源的观点,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萨姆沙醒来发现自己一夜之间从人变成了甲虫。如果说20世纪始于这样一个时刻,即政治的死去,那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人是如何从动物变形为政治动物,以及作为政治动物究竟意味着什么,什么是人统治自身的zui jia方式。在马南看来,西方历史便是被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的斗争塑造着。 在《城邦变形记》中,马南与托克维尔式视角保持距离,认为比起现代民主革命,希腊城邦的形成才代表更多实质意义的人的转型,并且构成前者的基础。通过对荷马、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奥古斯丁、蒙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另类解读,马南带着深刻的问题意识,纵横于诗学、哲学和神学之间,凸显过去思想史家忽视的维度,绘制出城邦、帝国、教会和民族国家诸政治形式的思想史,使我们得以理解西方文明演进的核心力量。
我们需要诗情画意,因为诗不都在远方,它也在我们当下的生活里。我们的日子有诗、有茶、有酒、有琴,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山间明月、江上清风,这一切就是中国人生活的审美趣味。 《于丹中国人的生活之美(共2册)》包含《重温最美古诗词》《趣品人生》两册,于丹以代表性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有趣,不妨学习古人的意趣,在读诗抚琴品酒饮茶里品味人生之美。 现在中国学习古典文化,逐渐渗透到了家风之中,越来越多的人,是以整个家族的单位去亲近文化,让它成为自己寻常但是又有味道的小日子。这套书带给读者的更是一种陪伴,让古典不再遥远,让文化变得带有体温,让我们对文化因为有亲近而滋养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