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卡尔·马克思》力求以轻松、活泼的风格,通过形象化、立体化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作为顶天立地伟人和有血有肉常人的马克思,展现跨越历史长河、具有永恒魅力的马克思主义。这本书主要聚焦如何理解千年第一思想家、如何拧紧人生“总开关”、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如何占据真理和道义两个制高点、如何奏响理想与友谊交响曲、如何实现事业和爱情双丰收、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七个如何”,呈现马克思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革命观、爱情观、幸福观、求学观、金钱观、择友观、择业观“十观”,让读者在娓娓道来的故事和润物细无声的说理中走近马克思,与马克思心灵相通、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读懂马克思、追随马克思,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书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如何解释欧洲近代初期数十万“女巫”被处死?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兴起与针对妇女的战争同时发生?全书分为五个部分:15世纪前农民和工人的日常斗争;土地私有化和扩张的人口政策带来的影响;机械身体观的兴起;欧洲大陆的大规模猎巫;猎巫策略在美洲的重演与当地妇女的反击。通过回顾这段300年的历史,费代里奇表明:猎巫运动是资本主义对于社会再生产合理化的过程体现,它为现代社会组织的两个核心原则即劳动能力和自我所有权提供了必要支撑。换言之,对女性生育和身体的控制(以攻击女巫为代表)是资本主义实现原始积累的关键步骤。费代里奇以女性视角对话马克思的原始积累学说和福柯的身体理论,对于传统历史叙事和理论范式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大道相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向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体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与马克思主义的“道”是如何相通、相融、相成的,我们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国情研究与国家治理等领域知名学者,集体编写本书。《大道相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提出了文明型政党、新唯物史观、向内求、向下超越、中国式干部等新论述,用富有理论思维的大众化语言,深度解读“第二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和融通实践,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新的理论探索,对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有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六大组成部分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论断,分为九大专题。每一专题通过选读毛泽东相关代表性文章,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以及其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伟大实践所产生的全局性、战略性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进行阐述,再现风云激荡的历史,展现伟人的雄才伟略、丰功伟绩,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消减理论阅读的枯燥感,方便读者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邃广博,该书以文本带历史、以故事明道理,深入到毛泽东著作的幽微之处,以严谨体例、丰富例证、翔实史料展开叙事和点评,兼具理论性和可读性,是一部适合广大党员群众学习了解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读本。 图书信息 著 者:
《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是作者徐川经多年打磨而成的重要作品。本书以深入掌握《共产党宣言》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把钥匙,从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介绍、《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背景以及对《共产党宣言》逐字逐句的解读等,为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讲授了一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共产党宣言》导读课程。
何祥林编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重点”的基本思路,从理论渊源和历史发展过程、国外政党的有关经验教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三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历史的、中外比较的、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层面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框架,并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的重点放在现状分析、问题梳理和对策研究上。 本书还在研究方法运用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我们在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运用了政治学、历史学和比较研究等方法。这些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全面*深入地探究所研究事物的真相和实质。
本书是德国历史学界的重要著作。作者蒙森向读者揭示了韦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热忱的自由主义者,却也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厘清了韦伯这两个看似矛盾、相悖的立场之间的重要联系。通过考察韦伯的政治著述,表明韦伯对时代政治的评论与介入背后有着一以贯之的思考进路或曰理论预设,这种思考超越了一时一地的即兴式关切,揭示出“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民主政治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不仅如此,鉴于所处的相同语境及表现出来的相同视角,作者在韦伯的政治分析与其理论社会学之间发现一种清晰的关联,即二者都瞄准的是现代社会最独特的那些特征,这种关联促使我们去重新审视韦伯社会学那些重要命题——官僚制、正当性、大众民主、领袖、阶级以及最核心的“理性化”;或者反过来说也可以,我们可以用韦伯社会学
《掌握“看家本领”》一书由哲学家、有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孙正聿教授撰写,是一本面向广大党员干部、高校思政教师和青年学生的通俗理论读物。全书主要阐述了如何系统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何真切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内容。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全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单行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论述摘编本系列,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列宁著韦建桦主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 与革命(著作单行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为其中一册。
作为《马克思主义十五讲》、《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的系列图书,本书通过对如下理论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为什么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和当代价值是什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为何难以驱逐?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当代中国时,为何必须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何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理解历史合力下中国的道路选择?中国为什么要走 中国道路 ?如何厚植文化自信,增强战略定力?如何理解文化的实践转化与制度文明的时代构建?
《经典悦读系列丛书》由北京大学陈培永研究员,广东省委党校周峰教授、梁道刚教授,暨南大学田明副教授著。丛书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十六篇经典文献,不追求全面梳理,只追求精华解读,以小语言、美语言写出大思想、重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代化、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趣味化方面做出了重要尝试。丛书深入浅出的思想分析,直面现实的问题导向,小品文的写作风格,清新悦目的装帧设计,幽默风趣的手绘漫画,打造出领导干部和普通大众爱读、能读、好读的经典小书,让读者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经典的魅力,领悟经典的智慧。《女性的星空——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如是读》是丛书的一种。我仰望星空,仰望女性,感叹她们身体,感叹她们的情感,感叹她们的心里,感叹她们与男性不一样的美丽存在。
本书论述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经过对经济社会的深入研究,恩格斯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对为资产阶级剥削制度服务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创新性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在编辑出版3卷本《资本论》中,恩格斯也付出了诸多心血,做了许多编校整理、完善补充等细致的工作,使《资本论》这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得以面世。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至19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形成、发展和成熟的时期,也是他们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俄国问题从早期的初步研究到后期的深入思考,成为他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章不仅与俄国政治活动家相关,而且一些文章和著作就是对他们之间的通信、对话和论战的回应。因此,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问题的研究为线索探究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思想进程。以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思想家、俄国政治活动家对话的视角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的思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历史人物和理论问题,同时以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的思想交集和文本关系为线索探究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思想进程,因此在马克思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
本书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背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整体结构。第二部分是主体,主要是按照《资本论》一、二、三卷的顺序,分10个专题论述《资本论》的基本原理。 遵照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书磊在2011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即理论研究一定要有历史感,作者在每个专题论述中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该理论专题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主要从总体上、结构上把握该原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精神;二是该理论专题的基本要点,主要从要点上深化认识,掌握该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三是该理论专题的思想来源和现实拓展,主要联系马克思该理论的形成过程和该理论在当代情况下的不同理解,从对该理论的来源和进一步发展中进行拓展,以体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
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理解为一种运动,一种通过消灭私有制而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的运动。通过共产主义,人克服了异化,人的需要得到真正满足,全面占有本质,并实现自由的发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翻译出版工作较为困难,但它发表后对东髓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诸多学者在研究这部手稿后,从根本上转变了对马克思的研究态度和方向,如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悉尼-胡克将《手稿》出版后引发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评为“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 时至今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仍是马克思文献中被引用多、同时也是难懂的文本之一。
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书汗牛充栋,但大多是以文字为主,介绍马克思的“伟大”。而韦建桦主编的《马克思画传》蹊径独辟,除了客观准确地介绍了马克思的革命活动、理论创见对世界革命及中华民族前途的重大影响的“伟大”一面,还汇集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中外名家的美术佳作,生动通俗地介绍了马克思的成长经历、家庭生活,真实而又鲜明地展示了他的精神世界,使读者轻松走进伟人的生活时代,感受他“平凡”的另一面。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由北京市委党校编写,精选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22篇经典篇目,从历史背景和写作原因、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系统导读、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和核心精髓,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的能力。 在具体编写工作中,北京市委党校集中优势专家力量和智力资源,严把图书内容质量,秉持 精选 和 管用 两大基本原则,所选篇目皆为经典书目,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实践论》《矛盾论》等。在写作体例上,该书注重将梳其背景、概其精要、聚焦当代和
本书以全国统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教材为基础,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构建以 问题导向式 教学模式为主题,分为导论和七章内容,每章分三部分:问题提要(教学目的;教学知识点;热难点问题);问题释疑(结合上述问题,设计精选5-6个典型问题,每个问题3000字以内);拓展与思考(经典阅读3-4个、附3-4段经典文献;研讨深化3-4个问题),分析回答了学生问题、理论热点、实践问题等,形成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问题链。本书既是高校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用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
本书共分四部分,从文学、电影、文学史、海外等不同角度探讨了 新社会主义文学 的可能性。在书中,作者将40 70年代的中国文学称为传统社会主义文学,而将新世纪以来在新的语境中产生的带有社会主义思想因素或倾向的文学称为 新社会主义文学 。 新社会主义文学 与传统社会主义文学,相同的是坚持人民立场与社会主义理想,但不同之处在于: 新社会主义文学 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或者说是在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处于低潮的时期坚持探索社会主义的文学; 新社会主义文学 并非来自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而是作家与知识分子自发、自觉的一种创作趋向; 新社会主义文学 在创作方法上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需要从正面两方面借鉴、反思、总结传统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与实践。作者从文学、电影、文学史研究等领域中发现了 新社会主义 的萌芽,并以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