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 《报告》 )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 部社会科学司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半年多调查研究形成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年度报告。《报告》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发展概况、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七个方面,从数据展示与解读、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四个维度,对2022年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梳理,可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参考用书。
从话语(体系)建设的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提升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问题。面对特定场域中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不强”甚至“失语”问题,创新性提出并详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的概念,主张用大众话语克服马克思主义“失语”问题,突出“转化”思维,努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一套讲得明,听得懂、学得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双重功效。
本书立意高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论证有力,是国内系统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理论作品。它以人物研究为突破口,选取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十六个典型代表人物,对其学术思想特征作了深入挖掘和剖析,以期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主要从回归经典本源、创新思维范式、聚焦现代主义危机、倡导新文化生存方式、重塑理想世界等方面进行了独到阐释,为深入理解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方向,也是学习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资料。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理论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力求突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地域化特色,同时彰显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欧陆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多种内在关联。这对于拓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我国马克
本书探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这股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潮,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本书旨在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就此思潮的解读形成专门性、系统性、逻辑性研究。全书以科恩、罗默、赖特、埃尔斯特等诸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伦理解读为向度主线,剖议其解读进路中既内在递呈又逐次否定的类主体解释、类主体解释背景下的阶级主体解释、生产力发展背景下的群体与阶级群体主体解释、个体主体解释、 智者 解释,阐明其解释的总体性贡献、缺陷与启示。
现代性问题是人类社会在当前阶段所普遍面临的难题,其既代表从传统社会转型而来的现代社会的“共相”,也呈现不同制度条件下现实表征的“殊相”,二者的相互结合使其揭示出的问题丰富而具体、根本且现实,也使“现代性”成为审视当代社会现实重要研究范式。本书在哲学、文学、社会学、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诸多学科围绕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成果和研究突破加以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多学科视角审视现代性对诸多领域的现实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现代性问题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思想性研究。从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人的存在、自由等方面的理论中挖掘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并回馈于现实向度,论析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中编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
作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文艺及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特殊机构,延安文化社团经历了抗战全面爆发前后的兴起、战略相持阶段的兴盛、战略反攻阶段及战后的转变三个时期。各文化社团以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目标,明确以大众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实现认同感为基础的政治共识,确立以文艺为载体的路径形态,彰显出以革命为主题的时代特色,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牢固建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使广大读者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本书在遵循面向实践、贴近群众、走进时代的原则的基础上,选择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十本重点经典原著,组织了十位国内权威专家——燕连福、崔友平、张彦、郑敬斌、韩喜平、陈培永、王易、徐蓉、顾保国、颜晓峰撰写解读。本书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方面体现出新的水准,是广大读者进行理论学习的优秀读本。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本书抱着忠实反映马恩学说的态度,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出发,摘引其中*重要的内容,并按照马恩学说本身的逻辑,按照世界观、历史观、学术观、政治观、阶级观的顺序,结合其写作的时间顺序,对摘引内容作了编排,力求呈现马恩学说的要义。本书有助于读者用较短的时间通过原著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学说,方便广大党员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本书着重从历史学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通过考察一些重大起伏点,诸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遇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生产力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等,叙述陈说事情原委,分析归纳前因后果,借鉴汲取经验教训,研究总结历史规律,为当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本书内容博大精深,资料翔实可靠,行文规范流畅,结构浑朴完美,融思想与科学、知识与生活于一体,合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于统一。
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第一次将经济和历史联系起来,拆解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马克思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融于一体,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发现。在广泛而坚实的考察之后,马克思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奇妙关系,从而论证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在人类政治和经济发展目前,《资本论》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
《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择取现当代中国历史转折关头发生的若干重大事件,对邓小平的奋斗足迹和历史贡献进行了较为具体、细致、客观的描述。在每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邓小平高屋建瓴,总能在复杂的形势下,做出正确的抉择。《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高度还原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如何思考和决策的,展示了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往直前、奋斗不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怀,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和借鉴意义。
本书是作者徐四海对毛泽东诗词的解读和赏析,收录毛泽东1901年至1976年76年间所创作的诗词136首,全面完整地展现了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貌。更多的是考证事实,布列背景,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了诗词的意义与情味。
我们这里要谈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泛政党观,而是特指如何领导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政党观。那么,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政党观是什么呢?概略地讲,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从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到当代中国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的这个主题,历经数代160多年的探索,形成了系统、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观。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党政观研究丛书:邓小平的党政观》的目的就在于展现这一宝贵财富。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