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应是一位党性强、品德好、作风正、威 望高而受到广大党员群众拥戴的领导者。然后进一步 阐明思想与行动的指南:怎样树立个人形象;表现博 大的爱心和英明的科学决策;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 效;廉洁奉公,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民族服务:这才是人民所期盼 的众望所归的党委书记。《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并引用经典事例说明问题 ,无论哪个级别、哪类单位的党委书记读后都受益匪 浅。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是基于深化理论研究和推动网络社会治理实践的需要,也是基于网络化生存方式下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本书主要研究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基础、思想资源、内涵、特征、结构、功能、生成机制、矛盾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历程、经验和域外借鉴、现实境遇、未来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探讨,具体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推进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如何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等现实问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在三十多年从事人口科学研究过程中,笔者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研究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感触颇深。古稀之年,一个愿望在心中萦绕多年,就是要把亲身经历过的中国人口政策的提出、形成和发展的情况整理出来,并且纳入人口科学研究视野,将其奉献给13亿中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关心中国人口变动和发展的各界人士。十年前笔者所著《大国之难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由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人口与经济关系中总体人口与消费、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人口素质与科技进步、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人口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矛盾和问题,以及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初步提出和阐发了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些思路。本书可视为它的姊妹篇,给出以往
好铁铸好剑,好火淬好钢。蓝军工程,是以充任假想敌为目的,从基本目标、重要原则、建设思路、发展重点、能力标准、远景规划等方面人手,在战略指导、军事思想、作战理论、法规制度、标准规则、人员构成、体制编制、装备设施、作战环境等方面形成的模拟蓝军完善工程体系。研究蓝军工程,对于加强蓝军工程实战化发展,尤其是对于提高军队训练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张秦洞编著的《实战化的蓝军工程》站在知彼重干知己、知彼难于知己、知彼促进知己的战略高度,结合典型国家和地区蓝军建设中的基本规律和有益经验,通过对明确战略指导、完善体系系统、注重理论研究、健全法规制度和加强检验评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对实现我军实战化的蓝军工程建设提出思路和对策。
从唐到来,中国社会发生了若干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宋代打破门第观念,任何社会阶层的人,只要读书为学,都有可能改换门第,成为士人,士人阶层的队伍空前膨胀,与之相应的是,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群体的数量也随之扩大。《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研究》由铁爱花所著,明确界定“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概念,从秩序、规范与女性的实际生活入手。按照从社会到家庭、到个人三个层面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广泛考察宋代国家,士人社会、地方乡里以及士人家庭等对女性的规范,研究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生活实然,并从多角度、多层面透视宋代社会秩序、规范与士人阶层女性生活之间的关系,不仅能从新的角度丰富我们对宋代历史的认识,也能进一步拓展妇女史研究的宅间,具有的开拓意义和学术价值。
《孙中山演讲录》分为“思想”、“革命”、“军事”、“党务”、“政务”、“观念”、“实业”、“外交”等8个部分,总共收录演讲稿35篇,共计370千字。演讲具有场合性、时事性。这些演讲稿,语言平实,思路清晰,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伟人为建立现代化民主国家的理想所进行的各种思考、探索、尝试,也能看到他代表当时的中国人对世界形势所做的判断,包括今日的中美日关系,今后世界发展的方向等等。《孙中山演讲录》有利于增加普通读者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建国方略的了解,对学者乃至为政者,相信也有很好的助益。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编着重介绍海战的出现和海军的产生以及不同时期海军学术理论的发展演变情况。下编是未来海战问题,揭示未来海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况。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是整个民主革命事业的重要方面,党的科技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共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初步形成于建党后的20年代,成熟于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初创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各边区,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各解放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科技思想与实践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创建和发展的基础,它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甚至是今天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都提供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毛泽东军事战略》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战略家毛泽东、建军战略、游击战战略、运动战战略、根据地战略、人民战争战略等内容。《毛泽东军事战略》由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5年6月第1版,2015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红场记忆:中共早期留苏档案解密》收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输送部分党员去苏联留学的档案和文献,包括左权、刘亚楼、许光达、刘伯承、叶剑英、肖劲光、屈武。反映了他们在苏联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和军事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毕业、分配的情况。此外,还有留苏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档案披露,如“江浙同乡会”事件、“清党”事件、中共六大部分档案。《红场记忆:中共早期留苏档案解密》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坚定的政治信仰、昂扬的战斗意志、崇高的理想追求、巨大的牺牲精神以及钢铁般的意志。《红场记忆:中共早期留苏档案解密》整合了俄罗斯解密档案,很多资料均是首次披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早期中共党史的第一手资料。
《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为“明清史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之一,为周远廉先生所著。《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以《清实录》、官方档案和调查资料为主,结合其他文献,研究八旗王公贵族从无到有,由盛而衰,从兴起、发展、没落到新生的历史,详细叙述王公贵族驰骋疆场、创业兴邦、治理国政及其坐享厚禄、广建庄园、揽权纳贿、豪华的基本事实,阐明一些王公在政治、军事、科学、文艺、书法及史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剖析八旗贵族的阶级特性,探讨这个集团由盛而衰的历史规律,反映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生活。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是整个民主革命事业的重要方面,党的科技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共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初步形成于建党后的20年代,成熟于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初创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各边区,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各解放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科技思想与实践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创建和发展的基础,它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甚至是今天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都提供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改革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间,华夏大地上演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变迁,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 。中国发展的历史记录、经验不同于西方国家,鉴于此,现有西方经济学理论就不能完整地解释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