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人民企图冲破雅尔塔体制束缚的一次尝试,又是匈牙利人民要求摆脱苏联模式,要求改革经济政治体制,寻找适合本国国情和本民族特点发展道路的一次选择。它虽然是20世纪中叶发生一于东欧小国的一场悲剧,但影响很大,震动了整个世界,牵动了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大国。本文主要依据近年来俄罗斯、东欧以及西方国家公布的有关匈牙利事件的档案材料,从大国决策史的角度,重新考察匈牙利事件的的来龙去脉,尽可能恢复匈牙利事件历史真相,着重探讨分析苏、美、英、中四大国对匈牙利事件的反应对策及其互动关系,以此反映冷战格局下的大国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走向,以期说明冷战时期大国的矛盾斗争始终是在雅尔塔体制的框架之下进行并加以调整的。
治理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问题的解决需要层面的集体行动。历史经验证明,大国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大国应承担“领导”的使命与责任。本书是对不同层次治理的一个概况,着眼于治理的总体框架,既探讨了治理的概念和模式问题,也探讨了国际法治中的“软法”“硬法”及国际刑法的合法性问题,还探讨了裁减核武器、国际贸易治理、经济治理、气候变化和国际移民问题,更有对欧盟、东盟和非盟等治理机制的探析,有助于增进读者对治理现状及趋势的了解。
后马克思主义是一股新的颇有争议的国外社会、政治思潮,尤其是拉克劳与莫菲的《霸权与社会主义战略:走向激进民主政治》面世以来,引起了持续的争鸣和探讨热潮;其影响涉及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美学、经济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本书全面展示了国外学者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碰撞与反思、探讨与争鸣,以期为我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国外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状、问题域及其争论点提供参考。
1990年以后,作者就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作了一点研究,并就此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性论文。本书就是这些论文按体系汇集而成的。由于力求形成一本相对完整的学术著作,因而对原来的论文作了一些删节和调整,但有的地方仍有重复的痕迹。本书大体上可以反映作者对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问题的各个侧面的看法。这里,作者只想强调说明三点意思。,研究苏联演变及其教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立场,即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目的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研究苏联演变及其教训,还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第三,必须把意识形态问题与外交问题分开。
《世界社会主义和左翼思潮: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们认真探讨了全球化视野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互动与影响,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思潮、理论、运动与制度做了多视角、深层次的讨论,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
这是一本气象雄阔的人文主义大历史著作,作者文笔酣畅,见解卓越。本书回溯商鞅、王莽、王安石、张居正、光绪和邓小平的求变史实,梳理出我国源远流长的改革传统。作者以史为鉴,联系郭宝成“神木模式”的改革成败、袁世凯的历史改革案、仇和事迹、地方改革第一人张楚和“无极之路”创造者刘日等当代大事件及其主导者,对当下中国的改革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总结出了中国式改革的启示录。本书从经济、社会以及反腐等多方面论证,中国必须改革,必须走法治之路。
北欧福利国家制度是北欧最鲜明的特色之一,这些福利国家成功地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之间保持了相对平衡,并在国民的充分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平等、保护弱势群体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们的经验对许多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收录了十多位北欧国家从事福利国家研究的专家的论文,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等多个视角,对北欧现行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脉络、“北欧模式”的主要特征和特色,及其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比较深入地进行了理论探索和评述。这些对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与转型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为向国内外宣誓中国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进驻与公共租界一河之隔的闸北四行仓库。在10月26日至30日四天四夜的坚守中,“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勇气,在上海民众的鼎力支援下,抗击日本侵略军轮番进攻,其战斗事迹振奋国人,震惊世界。是围绕闻名中外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进行艺术创作,场面宏大、细节丰富、故事感人,是面向广大青少年的抗日连环画历史图文教材。连环画再现了以谢晋元为代表的“八百壮士”英雄集体英勇抗战的感人事迹,是中国人民抗战精神和爱国情怀的缩影。谨以《闸北历史文化故事繁景梦源:四行孤军血战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盖洛普公司主席吉姆·克利夫顿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拨开大国博弈的重重迷雾,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创造好工作是未来国家争夺全球经济大权的制高点!在全球15多个国家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民意调查之后,克利夫顿指出,国家和城市的,应该集中力量创造大量的好工作,因为工作和国家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工作会带来繁荣、和平以及人类的发展,相反,长时期的失业则会摧毁生活、城市和国家。当然,创造好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而许多领导人却正在费力做着无用功。他们不断削弱可以创造更多更好就业机会的企业家们,用低迷的劳动力来经营公司,并让本应给予厚望的下一代创业家和创新者们在恶劣的学校里日渐堕落。席卷全球的职业大战越来越近,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因为缺乏良好的就业机会,城市正在走向衰落;人们因为无法获得一份好
本书是我国学术界部系统研究沙皇俄国时期国家杜马的建立及其政治功能的专著,史料丰富翔实,观点客观深刻,富有时代感。本书在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之际付梓出版,不仅能够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国际背景,而且对于了解俄罗斯立宪政治的历史传统,理解当代俄罗斯的政治改革之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