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塔利班、阿富汗、美国、反恐。这5个词是近8年来国际政治中最热门的词汇,它们带给世界的影响之大,直到今天还难以做出全面评价。“9·11事件”的影响还在渗透;阿富汗的重建进程仍困难重重,前景难以预料;塔利班似乎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美国选出了首位黑人总统,且奥巴马在大选前就许诺要纠正伊拉克战争的错误,把美军的军事重心放到阿富汗。此外,世界仍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越反越恐”似乎成为一个定律。所以,现在就对阿富汗自“9·11事件”之后的历史进行总结,似乎为时尚早,然而。正是这既短暂又似乎漫长的8年,需要总结的东西太多太多。这段历史,能够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安川寿之辅著的《福泽谕吉的战争论与天皇论》讲述的是安川认为福泽谕吉是脱亚论的倡导者、侵略思想的鼓吹者、天皇制度的捍卫者,是日本近代大的保守主义者。这样的福泽谕吉却被以丸山真男、平山洋、井田进也等学者美化成“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平山洋的《福泽谕吉的真实》和井田进也的《历史与术语》,根据词汇和文体推断起草者的“井田认定法”,对《福泽谕吉全集》中的无署名文章重新进行笔者认定,认为主张侵略、蔑视亚洲并提倡天皇尊严的社论,都是由“民族歧视主义者”、“天皇赞美者”石河干明等人起草的。他们试图通过这种错误的认定,重新美化和神化福泽谕吉。《福泽谕吉的战争论与天皇论》通过对上述两部著作的论点进行考证,批驳平山洋和井田进也的福泽美化论,进而剖析和批判福泽谕吉关于战争、天皇、脱亚论等在内的主要
本书是我国学术界部系统研究沙皇俄国时期国家杜马的建立及其政治功能的专著,史料丰富翔实,观点客观深刻,富有时代感。本书在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之际付梓出版,不仅能够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国际背景,而且对于了解俄罗斯立宪政治的历史传统,理解当代俄罗斯的政治改革之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人们必须重新思考欧洲模式。这一模式已经运转了50年之久,今天却不再有效。不仅如此,随着欧盟的东扩,一个新的时代,即边界推移和边界消失的合作时代,也开始了。这难道值得奇怪吗?欧洲化将把我们引向何方?迄今为止,它究竟做了些什么?对一个新的、更加广阔的欧洲的兴奋之情(或许还有怀疑),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欧洲直到今天仍然未被理解,未被接受。这种在历史上的、独特的跨国家、跨社会共同体的构成形式,了一切现存的范畴和构想。欧洲的范例清楚地表明,我们的政治概念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工具,离历史现实已多么遥远,已经变得多么迟钝——它们仍然被禁锢在民族主义的思维大厦和方法论之中。究竟是什么把一个幅员更加辽阔的欧洲维系在一起的?显然,是一种新的构想,世界主义欧洲的构想!这本书所要阐明的正是欧盟的崭新
在《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列: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原来的设计中,现在的附录部分是绪论,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首先明确了对本书原有标题《拉美现代化模式研究》的理解。所谓“模式”既指现代化进程的模式,也指现代化结果的模式,但重点是进程的模式,是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的概括。在回顾学术界对拉美现代化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既肯定了前一阶段研究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即“注重地区模式研究而忽视国别模式研究;注重地区比较而忽视国别比较;注重经济因素而忽视非经济因素”。这样,针对这三种倾向,我们提出,《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列: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国别研究,努力处理好地区研究与国别研究之间的关系;强调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努力加强国别比较研究或分类比较研
《资本主义文化与全球问题(第4版)》分析了资本主义文化模式的本质特征,描述了当代社会所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指出了这些全球性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文化模式本身,并就如何矫正资本主义文化和缓解全球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长期以来,法治都被美国奉若神明,它是捍卫公民自由与美国式生活方式的利器。没人能说出其确切含义,但所有人都对其大加赞赏。而在《西方的掠夺:当法治非法时》这本充满战斗性的新书中,乌戈·马太与劳拉·纳德向法治这一神圣而被广为推崇的信念发起了强烈的挑战,毫无畏惧地揭露了其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了的阴暗面。他们探讨了法治与掠夺之间相互勾结的关系,即强势政治行为体以牺牲弱势者的方式行事并对其进行暴力压榨,从而为捍卫当前西方文化与经济的主导地位服务。
同盟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的重要现象和国家重要的外交行为,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对象。学者对同盟的定义、类型、功能、形成、内聚力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主要把研究焦点放在了同盟形成问题之上,有关同盟解体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本书即聚焦于研究在共同威胁存在情况下,不对称防御性同盟中的弱国为什么会选择退出同盟,从而导致同盟解体。本书提出了一个同盟解体的双变量理性解释框架,即同盟效用理论。该理论提出同盟内部的战略分歧大小决定了同盟成本的高低,而弱国的自助能力强弱决定了其同盟收益的多少。为了验证本书所构建理论的因果机制,本书首先进行了仔细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中苏同盟从建立到分歧继而分裂的全面考察,以及对中苏同盟进行案例内求异比较,证明了本书所构建的同盟
本书以原汁原味的手外军原始素材为主体,突出原文文献,配以专题引导式解读,目的在于激发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培养研究外军政治性工作的兴趣和能力。本书选文注重前沿性、典型性、时效性以及学术性等原则,以外军政治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时间上,以近5-10年以来的文章为主。内容主要包括近年来外军在精神教育、作战动力研究、军事文化建设、人才培养、领导力培育、军政关系、战略传播、网络空间行动等热点前沿内容。全书包括9个专题,每个专题2-3篇文章,共收入24篇文献,每个专题均配有对本领域的简要介绍以及对选文的点评,每章后均开列该领域需深入阅读的重要文献。
《资本主义全球化及其替代方案》中莱斯利·斯克莱尔关注全球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他通过有力的论证说明确实存在着其他可供选择的未来前景,这种前景保留和促进了全球化的积极方面。同时,他指出了资本主义错在哪里。作者在1990年末出版的《全球体系的社会学》一书基础上,继续提供对全球化简明而富有启示意义的研究成果。作者通过新的批判,探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消极方面,同时考察阶级两级分化危机和生态不可持续性危机;对全球资本主义的一种长期替代方案人权全球化做出了新的分析;就跨国公司及其管理者跨国资本阶层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替代方案的影响做了发人深省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