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各个时期的国家权力关系、国家治理理念、国家治理形式、国家政治制度设计等内容为研究框架,系统地介绍和阐发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思想发展的脉络。全书共分为三编,即《近代西方 政治与道德分离 的国家治理理论(15 16世纪)》《近代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理论(17 18世纪)》《西方国家在革命中的多元治理理论(19 20世纪)》,涉及60多位有重要影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及其国家治理思想,纵横数十个国家的政治变迁,涉及近代以来大量的重大政治历史时间,视野开阔、规模宏大。
《苏联的一年》由俄罗斯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主要讲述1991年“8?19”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民群众的情绪、党的领导层的变动、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关节点、重要人物,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一事件的总结和反思。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美国外交政策及其智囊》的上篇“帝业”概述美国建国至今对外政策及中美关系演变历史,考察的范围与前人的多数论著有着差异:首先是年代跨度的问题;第二项差异在于地理上的关注点;最后是政治上的差异。下篇“谋士”评析十多位美国著名外交战略家及其著作与思想,考察了美国当代外交战略家(沃尔特?拉塞尔?米德、亨利?基辛格、弗朗西斯?福山、迈克尔?曼德尔鲍姆、约翰?伊肯伯里、查尔斯? 库普钱、罗伯特?卡根、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罗伯特?阿特、托马斯? 巴尼特、理查德?罗斯克兰斯)的思想及其作品,主题是美国的大部分精英距离进行如此清醒的反思还有多远。
本书很早于1997年以《边缘地带发展论:世界体系与东南亚的发展》为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次第二版主要是在《边缘地带发展论》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原书所涉及到的东南亚各国的发展战略以及经验数据截止于1997年,所以,这次第二版主要是对1997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进行分析,并对1997-2017年之间所涉及的经验数据进行整理。本书试图对东南亚地区各国在独立后(1945-1990年)以及冷战结束以来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比较系统的地缘政治经济分析。作者发现,东南亚的发展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边缘地带的发展,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各国所进行的发展战略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边缘地带的性质。
秘书长不是前进的领头雁,而是四面八方各种矛盾的总调度。 秘书长不是机关运转的发动机,而是领导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枢纽 秘书长参与政务,掌管事务,搞好服务,永远都是部门机关的大管家,参谋长是领导班子的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