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丁 阿尔布劳继《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之后与新世界出版社合作的又一力作,本书全面系统的阐述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大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系统地向外国读者介绍了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消除贫困、构建 一带一路 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史话;神经病学名人印记;神经病大事件;医学家的荣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神经疾病的纪念日等。
本书将具体考察北约扩大的历史进程,并突出探讨美国在北约扩大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有助于我们认识北约成员国资格的具体内涵、北约与欧洲秩序之间的内在关系、美国与北约之间的关系。北约扩大议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衡量一个国家加入北约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能否加入北约的标准大致有三个:地理因素、军事战略因素和包括价值观及政治体制相似性在内的政治因素。就地理因素而言,领土防务是北约明确阐述的目的,如何保护这 些领土是理解冷战期间军事联盟发展的关键。地理因素在北约酝酿建立之初讨论哪些国家被邀请来签订北约之时曾引起激烈争论。相比之下,战略因素和政治因素并不像地理因素那样容易界定。1982年前排除西班牙加入和邀请地理上不属于大西洋国家的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加入都揭示出地理因素不是是否拥
本书探讨了20世纪初期全球一体化的黄金时代,1914-1945年各次危机时期全球化的迅速崩溃以及20世纪末重新转向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弗里登敏锐地关注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悉心研究欧洲、北美、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刚刚过去的20世纪,并且地清楚地认识目前的局势。
本书描述的是日本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跃升为世界强国的,但与主流理论不同,马克弟注意到的是生命与劳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将视线集中于权力中心的外围——中国苦力、日本皮条客、被拐卖的日本女性以及穷困的朝鲜佃农,这些身体为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能量和劳动剩余价值。他区分出了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捕获、征用生命与劳动的形式:生命政治,神经政治,死亡政治。 书中,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人物和现象被统一在同一个主题之下:抽鸦片的闯关东苦力、日本慰安妇、商品化社会下的现代男女、江户川乱步的小说、施虐与受虐……其中出现的劳动的身体、欲望的身体、上瘾的身体和死去的身体,都是资本主义运作过程中的牺牲品。
本书试图所要阐释的是,一个古代城邦政治体系的社会根基和内部运转。 作者将年鉴学派社会史的核心原则(重要的是理解普通人的“心态”),与当代文学理论的主要洞见(把文本视作必须根据与受众的关系来理解的象征体系)结合起来。得出的结果,是对一个古代城邦的政治发展做这样的解读:它 多的是与演说术、大众意识形态而不是和政治制度、风云人物、派系斗争或外交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希望以此说明:雅典人并非 理性但却合乎逻辑的决策过程;有效的领导力与真正的人民主权的共存;存在着意识形态的霸权,但至关重要的是,这种霸权并非有闲阶级的工具。 此外,作者还论证了,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是如何形成、维持,并通过规则(法律和政治制度)和话语(尤其是公共演说)的生成来繁殖的。这对政治理论学者来说,应当有点意义。
本书从地缘、经济、国家安全政策、外交等各个层面论述了东亚地缘政治、中东乱局、币缘战争、金融危机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等当前世界性热点话题。书中几乎细数了近代的所有世界战争、局部战争甚至国家内部冲突,并将每次战争各方的利益关系和结果赤裸裸地暴露出来。那些在国内政治刊物上不太会看到的、当时不能说、后来不想说的各国外交摩擦与台面下的事,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找到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
本书探讨了20世纪初期全球一体化的黄金时代,1914-1945年各次危机时期全球化的迅速崩溃以及20世纪末重新转向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弗里登敏锐地关注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悉心研究欧洲、北美、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刚刚过去的20世纪,并且地清楚地认识目前的局势。
西方政治认识论以西方政治认识为研究对象,是西方政治认识的认识,具有反思性特质,其主要任务是处理西方政治思维方式,关注西方政治文明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河床”。本书在逻辑架构上把“知识的统治”与“统治的知识”作为全书的问题意识和始终如一的逻辑线索,在篇章结构的安排上主要依据西方政治认识的历史维度展开。本书认为,知识理性与政治现实的张力和平衡是西方政治文明的独特之处。更重要的是,这种张力和平衡不仅表现为观念与思维形态,它更是一种社会结构,对中国政治文明具有独特的镜鉴意义。
本书是意大利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本书从地缘政治、金融经济、军事战略等角度出发,分别讲述了俄罗斯、土耳其、澳大利亚、日本、朝鲜、蒙古等国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领土争端、政治博弈等。全书用事实和数字说话,以金融、时政热点为背景,包括了叙利亚内战中的俄土争端、美国发起的“货币战争”、朝鲜半岛核危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等焦点新闻背后的大国博弈,也涉及了中国自建航母的战略意义。详尽的资料,鲜明的观点,将大国博弈的阴谋和真相赤裸裸地展现给读者,让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明白了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
与德意法西斯不同,日本并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独裁者。但集体的颠狂比独裁更可怕。本书详细介绍了日本军事体制从维新时代开始的形成过程,以参谋本部和参谋为观察重心,对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九一八事变到使日本投降的二战进行逐一分析,揭示了在日本这种有严重缺陷的军事管理体制下,以青年参谋为主的少壮派是如何一步步把日本武士的“下克上”传统极端放大,使日本政府对军事机器完全失去控制,导致全民疯狂投入必然失败的战争中去的。由于对日本军事体制的无知,“东京审判”漏过了不少真正的战犯,使得不少战前军国的幕僚们,摇身一变,又进入战后日本的政商界。 作者耙梳日本国内一手资料,其中不少为日本文部省解密的珍贵史料,从鲜为人知的角度披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内幕。“东京审判令人失望”等观点、“美国曾打算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