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揭示新规律,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建构,提出了作者对基本范畴的学术见解;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发展和完善,在内容论域和研究方法上提出了若干优化的意见,运用结构分析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开展研究,也指出了深化研究的主要论域;在综述国内外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内外因素,对拓展该领域的研究,明确了新的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沿问题是比较多的,本书所选取的研究领域是围绕学科理论体系深化、发展、完善的一些主要课题来工展专题研究,以抛砖引玉。
《江泽民在一机部(1970-1980)》,1970年到1980年,江泽民同志在一机部先后担任援助罗马尼亚考察组总组长、外事局副局长、局长。这十年,是我国机械工业在坎坷中奋进、走上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面对重重困难,江泽民同志以出色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艺术、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对外科技合作、技术引进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作出了特殊贡献,出色地完成了从工程师到政治家角色的转变,为进一步走向更高领导岗位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
全新的时代需要全新的政治科学,而全新的政治科学则有赖于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的研究将为全新政治科学的构建提供重要的学术前提和智识基础。本书就是为了给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性的学术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不同领域、不同单位、不同国度的研究者可以长期地开展合作研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去创新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理念,拓展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的空间,探索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的路径,改进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的研究方法,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的方向。
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更深入地研究西安事变史,我们根据本馆馆藏编辑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一书。 本书收入的有关档案史料从1935年8月到1937年4月,多数为首次全文公开发表。本书的编辑工作以求实,存真为原则,力求保持历史档案文件的原貌,对于明显的错字、漏字、衍字和辨认 不清的字,分别以[]、 、[]、口标出。收入本书文件的标题,一般为原标题,凡原件无标题或标题不确切的,均为编辑所拟或修改。对于本书所收文件的时间、人名等均作了初步考证并加了简单注释,排于篇末,重复条目注在次出现时。
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重大事件为核心,广泛吸收近几十年来社会学、政治学、政治史学、经济史、文化史等多方成果,用公正客观的史学观念,从客观史料出发,从历史的细节出发,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 “大炼钢铁”“人民公社问题”“农村公共食堂问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下放问题”“城镇人口的精简下放问题”等方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做的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决策的背景、原委、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