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7日,美国和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人遇难、二十多人受伤、大使馆被毁。这是人类文明史上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野蛮时间。本书作者潘占林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以亲历者的身份,从使馆人员自救的指挥者的视角,用白描和写实的手法再现了炸馆事件的前前后后…… 北约对南联盟大打出手。北约公然轰炸中国使馆:不是间接轰炸,是直接轰炸。轰炸使馆的行动是如何进行的?那一颗针对大使的炸点缘何未炸? 是误炸还是故意:炸馆事件解析。本书将为你一一解开这些疑惑。
给沉默的大多数以温暖、勇气和力量! 在一片纷乱喧嚣中,冰点仿佛一位笃定的观察者,将目光一次次投向大变革中那些普通的小人物,注视他们被时代裹挟的命运,诉说他们微小的愿望与简单的快乐、深深的无奈与绵长的苦痛…… 透过冰点所讲述的故事,你能看到自己的同胞——那些老人、那些孩子、那些青年、那些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在经历怎样的命运。从关注人的命运出发,冰点一直着力维护许多最基本的价值,比如悲悯、比如同情、比如宽恕、比如正义、比如自由。它让我们相信,这个社会上不是光有丛林法则;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另一些没被压倒的、也不可能被吞噬的价值。 《永不抵达的列车》精选了20篇中青报2010~2011年影响力的冰点特稿,共分为“伤逝”“世相”“家国”三辑。这些
医疗腐败、药物滥用,以及药品回扣和“处方费”,直至“板凳费”之类“创收”,都是几十年来最糟糕的。 在现有卫生体制下,在危害极大的污血事件中,最难治理的,其实不是民,而是官。 为什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十年来只开花,不结果? 无论是财政买单,还是医保保底,中国穷人应该有免费药。 体制机制改革,根本上就是为了千千万万民众,能在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上,公平合理地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舍此之外的堂皇言辞,大抵可认为是扯淡。 直面医改前途步步维艰的瞬间,直面理想回归照耀的瞬间,让我们心忧天下。
本书是《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栏目的时评文选,收录本书的均为近几年青年话题栏目板块的时评文章。本书所选文章不追逐那些肤浅的热点和“各领风骚没几天”的潮流,而是集结了那些更关注中国的、看起来不太有“卖点”的,关于时政的、社会的、思想文化的时评。 本书文章中的许多时事热点虽然过去了,可由于发展的惰性和体制的时滞,时评中所提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常识需要不断重复,所以文章的价值仍然存在;所依附的新闻由头虽然远去,但那些蕴含着评论中的思想仍有着丰富的价值。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大众读者阅读,以及关心国家时事热点的读者阅读。
近年来,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汶川地震、三聚氰胺事件、高铁相撞事故、药家鑫案、故宫负面新闻等等一再地引起政府和民众的瞩目。党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强调努力提高民众幸福指数,关注民权、民生。 在这本书里,读者能够看到吴康民先生对于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时事、香港政治生态和中央政府的对港决策、台湾政坛风云,以及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关系等的诸多独到而精彩的评论和恳切而入情入理的建言。内容涵盖:何不让死难者家长消消气、食品安全与道德教育、故宫负面新闻的反思、中国稳定的十大理由、孔子塑像的去留、为一代儒将叫好、建设陵园的后遗症、港澳办易帅的内里乾坤、中央是否扬上海抑香港、对比令人惭愧——日本大地震有感、中日终须一战等等多个方面和领域。 这些评论在媒体发表后,曾一度引起
本书为时政作家浮石的一本随笔评论集。本书围绕着中国式的官商关系、男女关系、社会人际关系等等进行论述,中间剖析的部分事例来源于现实社会中的典型,还有部分事例则来源于浮石的两部名著《青瓷》和《红袖》。深刻的思想、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读者,怎样才能织一张对自己有利的社会关系网,怎样才能够混出个人样来。本书请漫画家配以几十幅幽默点题的漫画。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就意味着科学发展观它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发展理论,而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关于发展的哲学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与当代发展的哲学思考》以考察和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为切入点,着重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本体意涵与发展本体论,科学发展观的辨证特性与发展矛盾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与发展实践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与发展价值论,科学发展精神实质与当代后国家发展模式的创新,科学发展观与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构想而展开研究。旨在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并以此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对当代发展进行哲学的思考,以便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和中国化。
当前中国的农民工问题是个大问题。现代化过程最基本最主要的人口变动矢量就是农民进城变成工人。农民工则是这一变动的中间形态或过渡形态。他们进到城里从事非农的工作却还未改变农民的身份,未被城市所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是矛盾的复合体,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数以千万计的大规模的农民工现象无疑是中国特色。长期以来我们实行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政策,把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城市有了用工需求,一旦阻碍劳动力流动的行政壁垒被突破,劳动力大转移也就势如潮涌。而在现行土地制度下,多数农民外出时仍能保留自己的农业生产资料和住宅,不必举家外迁,背井离乡。另一方面,城市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乃至政治整合制度仍未能适应调整,不能将他们及时吸纳为城市
喻国明主编的《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1)》将舆论热点议题按照时间维度、数量维度、显著维度、集中维度、意见维度五个指标计算出相应结果后,转化为平均分,进而将所有数值相加,形成整体议题的舆情指数。按照舆情预警机制的理论,对议题进行红色、橙色、黄色等预警发布,进而引起相应的对策建议,达到防患于未然的预警效果。 本书的专题报告部分包括的“抢盐风波”中的舆情态势。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1)》适合新闻传播学师生及媒体从业人员使用,也是关注中国社会舆情的读者之有益读物。
本书是《南风窗》主笔李北方先生的思想随笔和时政评论集。作者结合中外政治和历史,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简洁犀利的笔触,批判性地思考和剖析了关于自由、民主、权利、市场等流行话语的思维定见,对于大众关注的思想论争、社会热点、国际格局等议题作出了深度辨析和评论。 书中文字是长短不一、富于战斗性的社会批评和理论批评。作者毫不隐晦地与他所生存的媒体世界斗争,即通过梳理与分析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挑战媒体世界的主流观点,揭示事物的真相,祛除思想的迷信。作者的文章像是短促突击,针砭时弊,毫不留情;相较于媒体中的大多数评论,这些文章又多了对媒体自身的反思,这使得他的短促突击在针对眼前事件或事实时多了一点多方透视的眼光和历史思考的深度。 作者胸怀天下,站在广大劳动者的立场上写作,张扬人心中向善的力量,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