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小型工具书,编写目的主要是为广大反腐倡廉理论工作者、党政干部以及高校学生等希望获得廉政文化知识的读者提供一些必要的、概括性的基础知识。 词条释义力求简明、准确,语言力求朴实、通俗,事例力求恰当易懂;所收条目,均选自近年来廉政文化研究领域比较流行的著作和刊物。了解这些词条,对于了解和研究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廉政文化建设与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近年来发展迅速,学术界对于某些问题的解释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取得完全一致的共识,因而对于某些词条采取了案而不断的写法,即梳理基本的事实而不作过多评判。 所有词条均按照词目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音词按照声调排列。词目按照个字分条排列。个字相同的多字词目,再按照第二个字的汉语拼音顺序排
本书写作的目的是想重塑一个马克思,也就是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的历史,重新塑造马克思的思想,以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经过对欧洲一千年历史的分析,笔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同时,笔者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马克思是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斯密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而这两位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
本书记述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15年底37年间广东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内容包括纪检监察机关恢复重建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聚焦党风廉政建设中心任务,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四大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是同时,一些“四风”和腐败问题禁而未绝,改头换面、由明转暗、潜入地下,以各种隐形变异的方式出现,反弹回潮的隐患仍然存在,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 本书通过对80多个隐形变异“四风”和腐败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的形式,并配以廉政提醒和相关法条链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理对策和处理依据,旨在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深刻教训,进一步正确认识并自觉抵制隐形变异“四风”和腐败行为。本书既可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纪律教育的生动教材,也可以为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提供参考。
全书紧密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为我们在一如既往的强调制度防腐的同时,还必须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科技手段,积极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互联网、微博、博客等)来保障和推动反腐败和廉洁建设,进而提升官员的廉政领导力。作者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反腐败斗争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三个核心要素:制度、科技和廉政领导力。制度建设是防治腐败的基础,但绝不是,还需要科技和廉政领导力发挥作用。国际上廉洁程度较高的国家,除了有完善的制度建设外,科技广泛应用于反腐败领域,官员的廉政领导力也有出色的表现。
《当代中国制度研究:当代中国反腐败制度研究》从中国在腐败治理上实际采取的措施与行动是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又进行了哪些制度建设的尝试;中国的反腐败制度成长到今天,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其在治理腐败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等问题着手,分析研究中国反腐过程中的体制、机构、历史经验等内容,具有的现实意义。
《给力鼓与呼:反腐倡廉新闻写作笔记100篇》主要是感受颇深。虽然个别提法仍有商榷的空间,虽然一些篇章还达不到的境界,但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反腐倡廉新闻宣传事业的挚爱之情,却令人难以释怀。如《引导思想观念》、《当好耳目》等,阐述了反腐倡廉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体现了他比较清醒的思想认识;又如《多写群众所想》、《防止低俗化》等,谈了反腐倡廉新闻写作中应该注意把握的问题,这是他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勤奋思考的结晶;至于《机会源自不放弃》、《用行动赢得支持》等,不仅新闻写作知识的探讨,还包含了纪检监察机关新闻通讯员素质方面的要求。另外,他在文章中自然流露出的淡淡韵味和种种才情,以及一些人生感悟的火花,都形成了这部书的独特与新颖之处。总之,《给力鼓与呼:反腐倡廉新闻写作笔记100篇》犹如跃云的为人:真
网络反腐是对我国以往反腐机制与方法的一种创新,是在信息网络时代增加反腐法规与制度实施力的必要形式。全书以技术反腐为研究思路,从预防腐败、控制腐败和惩治腐败三个维度的绩效分析对中国反腐败的现状与问题作了认真梳理,进而阐述了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交往、连锁、跨时空、形塑等社会性功能和低成本、便利、非中心化、差别化等技术特性及其对腐败治理的多重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归纳和研究了网络反腐的类运用模式:信息公开模式、廉洁教育模式、社会参与模式和政府流程监控模式.并调研和评估了各具特色的五个地方案例。
本书集结全球21位学者,在欧洲、美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展开了关于政府官员腐败的深度调查,详细分析了相关国家产生腐败的原因并客观呈现了面对腐败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是推进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读物。此外,书中列举了全球十余国有效的反腐措施和反腐经验,为我国的反腐工作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为我国领导干部敲响了反腐警钟。
本书具有专业性、指导性、实用性的特点。书中知识点以指导执纪审查中具体的业务工作为主要着眼点,侧重于方法论的教学,传授案件审查的技巧。在知识点上精心择选,服务实战,重点突出违反廉洁纪律类案件审查中的要点和难点。以最短的篇幅讲解最重要的内容,既简明扼要、易学易懂,又便于上手、速学速成。手把手教怎么去做,一句句教怎么去说,力求使执纪审查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书中的知识点进行吸收、运用,充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丛书:国土资源系统岗位廉政教育读本》共分五章,围绕“办公室岗位”、“人事处岗位”、“机关党委岗位”、“监察室(效能办)岗位”、“计财处岗位”、“政策法规处岗位”、“行政审批处岗位”、“规划处岗位”、“耕保处岗位”、“利用处岗位”、“地籍处岗位”等几个方面,通过典型的案例和精炼的点评,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揭示了国土资源系统岗位中可能存在的腐败风险,并通过相关法律法条的链接,为该系统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提供了从业准则和行风典范,增强他们防范和抵制腐败的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探索在不搞政治运动的条件下端正党风、反对腐蚀的新途径。党中央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要求,先后部署了端正党风、整党、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等工作,并提出了注重查办大案要案和坚决持久地反对腐败的战略方针,形成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三项任务的工作格局。党在新时期的廉政反腐工作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为了坚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进行反腐工作,党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从过去主要依靠群众运动的方式转变为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依靠民主
由十多个中央部门共同编写的这套丛书,介绍了改革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专题。这些问题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涉及的重要内容,也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高度重视反腐倡廉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教导我们,搞革命就是要建立“廉洁政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强调,对于腐败问题,“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江泽民同志指出,“不解决好反腐倡廉的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党和政府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
腐败问题关系到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主要阐述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有关情况,包括腐败是朝代更替的重要原因,古代贪腐名录,历朝反腐倡廉简介,古代良吏名录。下篇主要阐述当前反腐倡廉的有关情况,主要从中国当前腐败的形势、对反腐败的一些认识以及反腐败重在预防三个方面展开。本书是一部鞭挞贪腐、褒扬廉洁、激浊扬清、传递信心和正能量的作品。
本书从腐败的基础理论、反腐败的基本理论、反腐败的基本途径以及反腐败的国际经验等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理论,初步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建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学科体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党政领导干部全面掌握反腐倡廉建设的知识体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