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社会里,腐败对民主和经济发展是一种威胁。它的产生既取决于人们追求、使用和交换财富与权力的方式,也取决于支撑和制约这些过程的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是强大还是薄弱。迈克尔·约翰斯顿认为这些因素的差异性导致了四组主要腐败征候群的产生:权势市场、精英卡特尔、寡头与帮派,以及官僚权贵。约翰斯顿利用统计方法确定每组的社会,并利用案例研究揭示预料中的征候群确实发生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和德国(权势市场);意大利、韩国和博茨瓦纳(精英卡特尔);俄罗斯、菲律宾和墨西哥(寡头与帮派);中国、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官僚权贵)。最后一章探讨改革,强调应当如何运用人们所熟悉的措施,或者如何不使用这些措施以免造成伤害,其目的是突出“深度民主化”价值。
在法治和吏治方面,新加坡确实是很有一套的;法治严明、令行禁止、高薪养廉这些在中国很难推行的东西,在那里成了遏制腐败的“法宝”。这些制度在本书中有详细而精辟的阐述,但是新加坡的经验与其说是展示了一种成功的模式,不如说是我们继续思考看似简单的“腐败”问题。在我们法学家看来,似乎腐败就是违法,不违法的就不能说是腐败,违法至少构成了腐败的一个要件;但是经济学家很可能认为违法与否和事情的本质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法律是人规定的,我们可以把某种行为定义为“腐败”,也完全可以不这么定义。在某种意义上,高薪养廉相当于国家用国库的钱“贿赂”公务员,换取他们的“廉洁”行为。由此可见,腐败是可以“制度化”的,而制度化之后当然也就正当合法,不称其为“腐败”了。高薪养廉的经济成本不小,但好处是至少可以造
习近平总书记 2015 年 1 月 13 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 , 传递出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新判断、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的新形势新任务,本书 选取新华社、《求是》、《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文汇报》、《检察日报》、《华夏时报》等媒体的报道和文章,对如何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了权威系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