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华世界秩序原理”之“封贡体制”“名分秩序论”“兴灭继绝观”等理论概念来说明大清帝国以这些理论概念作为与周边藩属关系的原则;也以与此相关的理论概念作为对俄外交礼仪体制问题的主轴,且对于土尔扈特部和哈萨克两藩部的归属争议及其给大清帝国与周边属国藩部间的稳定秩序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书是众多海外中国研究独树一帜的政治史力作。其原创性贡献在于,井未囿于传统的史学描述范式——把“军阀政治”视为由拥兵自重的武夫所组成的军政集团,聚焦于军阀的逸闻趣事,而是在占有丰富史料的前提下,以“权力均势系统”和“角色行为规则”为观照,试图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社会心理等多重历史要素中,勾勒出全方位政治运作的多元图景。研究思路独特,创见迭出,熔历史与理论于一炉。读者既可从中感知军阀个体的特殊行为惯习,又能从中把握政治生态演变背后的北洋式逻辑,堪称一部跨学科研究的经典之作。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即上篇从全国范围着手,主要讨论各八旗驻防城的相关问题。在这一部分的研究中,曾试图将清代八旗驻防城按照建造方式分类叙述,但在实际过程中发现其建造方式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最终按照地域分类加以叙述。第二部分即中篇主要集中在北京,讨论禁旅八旗营房建筑问题。在这部分中主要讨论清代八旗制度尤其是旗、民分城而居的政策对清代北京城造成了哪些影响。第三部分即下篇主要讨论健锐营营房建筑,希望能对健锐营营房建筑有一个比较真实的认识,同时对若干健锐营营房建筑所反映的问题作一探讨。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编选这套丛书的过程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披沙拣金的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力求使广大读者能够系统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准确地把握中华民族绵绵不息的古代文脉以及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包罗万象的宏大气派。多年来,我们组织了诸多人次的相关调研,从中了解到,广大读者一直都在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能够看到一套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全景的丛书。为此,这套丛书以的庞大容量,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这套丛书的特点是:所有文字都注以汉语拼音;所有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化都会在这里相继亮相;所有文献采用中文简体横排,尽限度地将中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文献以一种极其便利的形式展
刘伯龙编著的《中国农村公共政策--政策执行的实证研究》是在复旦“农村社会发展”,课题组对安徽A县的10项农村公共政策调查的基础上。将公共政策执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中国农村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并对改进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的执行绩效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中国农村公共政策--政策执行的实证研究》的亮点:首先在于其研究对象,课题组选择了10项典型的、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农村公共政策进行研究,这些政策包括:农业补贴、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城镇化、环境保护、养老、行政体制改革、农业科技、基层选誉和土地流转政策;其次在于其研究方法,课题组采用了实证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掌握一手资料,从而能真实地将农村公共政策的执行现状与问题呈现给读者,《中国农村公共政策--政策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休戚相关,民族振兴与个体发展紧密相连。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靠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为当代青年提供了筑梦、追梦、圆梦的机遇和平台。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目标——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指引,围绕青年与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五大主题,通过数
《西藏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以西藏基层政权为研究对象,在吸收中国基层政权研究、当代边疆研究等领域成果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1951年以前西藏地区宗、谿、卡政权的历史变迁,重点研究了1951年以来西藏地区县(县级市)以下的区、乡(镇、街道)政权的演变、现状及其作用,并论及乡(镇、街道)政权与村级组织(含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本书试图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索中国与周边中等国家关系发展的规律。崛起中的中国与周边中等国家的关系发展必然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并且遵循不同的发展规律。这些国家在实力上与中国有较大差距,在与中国交往时,其政策的首要考虑和战略选择都不同于大国。能否有效地处理与这些国家的矛盾冲突,将决定中国崛起的周边环境,而周边环境的恶化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崛起进程。
本书应用“腐败频度”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概括腐败的基本状况,以便于说明腐败现象高发与低发的态势,准确地预测腐败的趋势,并为遏制腐败的高发势头提供依据。所谓腐败频度,简单地说,指的是腐败发生的频率、规模、幅度、强度与烈度等。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特定时间内的社会特定层级中腐败行为发生的规模、涉及的范围、参与腐败活动人数的值与相对值等量的规定; 另一方面,是指特定时间内的社会特定层级中腐败行为的烈度、强度等质的规定。
本书是一部学者的论著。作品从中国与日本在历史上的渊源着手,分析日本的右翼思潮何以萌芽并发展至今。开篇以日本民族与文化渊源为切入点进行考略,以汉晋时期为出发点展开对古代的中国王朝与日本关系的研究,并通过对一些相关文献的解读揭示日本文化的本质及其掠夺战略,为
《情报主导警务》的重点并不在于分析模型方法,而在于情报主导警务的总体架构和实施战略。书中全面展现了各方观点的冲突碰撞,通过书中的实际案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当前西方警界在构建情报主导警务时遇到的种种困惑和“瓶颈”问题,如各警察机构和警种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锁,信息系统与情报流程的严重脱节,专业情报训练不足与人才流失,绩效考评中的进退维谷等。书中的内容不助于我们借鉴其成功经验,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对公安“大情报”系统未来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教学案例(辑)》主要是将全省各地、各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事例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教学案例,通过对山东经验的总结、凝练、分析,促使教学培训工作加贴近山东实际、加贴近干部学员的工作实际。《教学案例(辑)》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着力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全书分为四大板块,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
《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在清代,戏曲表演在不同社会阶层传递了关于自我、家庭、社会和政治的观念。北京吸引了各种各样的戏曲表演派别和观众,并延伸成为文化价值扩散的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安瑞将戏曲表演作为审视城市文化史的视角,细致而又有趣地分析了当时北京戏曲表演的多样性,探索了戏园作为清代北京一个表达公共话语重要场所的角色。戏曲就像一种文化黏合剂,提供了北京范围内跨越社会性别、阶级和族群差异的文化知识。本书揭示了朝廷和各种组织操作戏曲表演的情形,并且为理解晚清社会大变动提供了一个窗口。全书论证透彻严密,翻译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清代北京戏曲表演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