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与晚清中英外交》由张志勇著,本书是以英人赫德及其在晚清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数十年时所参与的许多近代中国外交事务为研究对象,作者在广泛收集了中英文档案资料,特别是充分利用了还未整理出版的赫德日记手稿的基础上,对赫德以不同身份参与的中英交涉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书中还在赫德与中国驻外使馆的建立,赫德的外交原则、外交策略及其成败的原因等方面,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这既有弥补前人不足的,也纠正了以往一些不太准确的史实叙述和结论,并提出了与以往研究者不同的看法。本书内容对于学界进一步认识赫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角色、地位、作用等极具参考价值。
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殖民主义者仅以十数艘战舰、几百门大炮,就率先轰开旧中国封闭的海上门户,自此,法、日、俄、德、美、意等国,相继而来,北起旅顺、天津,南到广州、湛江,整个中国沿海,烽烟四起。至甲午战败,北洋水师覆灭,中国实际上已丧失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国际地位,由此海上国门洞开,山河破碎,沿海地区更是成为帝国主义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屠场。从这个意义上说,薛龙奎、杨德昌主编的《图说中国近代海军》表述的,几乎就是一整部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痛史。
《轮式装甲车设计》系统论述了轮式装甲车总体设计、总体性能指标与计算、发动机选型与辅助系统设计、传动系统设计、行驶系统设计、转向系统设计、制动系统设计、装甲车体与防护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等,主要内容包括典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与方法和设计案例,融合了轮式装甲车设计所需要的理论与工程技术知识。 《轮式装甲车设计》可作为轮式装甲车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教材,也适合从事轮式装甲车、防暴车、特种车设计开发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设计参考资料。
《全面深化改革案例100深度解读》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不找市长找市场、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制是好东西、文化体制改革:一花独秀不如百花嫣然、社会体制改革:公平正义比太阳要有光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要雾霾要蓝天白云等等。
中国崛起正引发国际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中心也因此正向东亚转移。本书讨论2011年到2013年的中国外交转型问题。本书是阎学通教授近年来就中国外交和崛起战略接受海内外主流媒体采访的实录,作者从道义现实主义这一全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趋势、中美战略竞争内在机制、中国周边和区域外交战略、中国外交策略和理念革新以及中国外交实践新成果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独到而深刻的剖析,为理解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中国外交的战略走向提供了一种极富启发意义的战略参考。
唐宋时期中书省渐为行政决策核心,中书舍人作为宰相判官的身份日益突出,其权力也由泛权渐变为实权。本书对唐宋中书舍人的职掌、中书舍人与唐宋行政中枢运作、中书舍人的管理、中书舍人的科举出身与地域家族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作者以中书舍人职权的演化为切入点,通过对中书舍人在唐宋时期发展变化的研究,探讨中书舍人在唐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有助于揭示唐宋行政中枢细部运作特征,跳出对唐宋政治考察的君权、相权二元博弈模式,对唐宋时期的政治面貌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本书涉及的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而在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三方面的难点:其一,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将论题阐述透彻明了,找准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其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构建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主阵地,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对于笔者来说是一个难点问题。其三是网络用语与学术用语的结合。网络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话语体系。在论述中,如何实现网络用语与学术用语的有机结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书在理论上有一些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立意新,角度新。国内外对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网络道德的研究较多,但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研究网络现象的较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当代中国现代化问题,是一个研究热点。从什么视角去研究才有新意,则是一个难点。何爱国等的《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聚焦小康理论及其指标体系,主要探讨小康理论在中国现代化理论中的历史地位、形成的历史根源、小康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农村与城市小康实践及其实际进程,以及小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的形成与实践等问题。
本书为2012年度国家社科军事学项目课题“军事外交视域下的中美军事软实力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书以历史与现实两条脉络立体勾勒了当代中国军事外交的面貌。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外交为起始,作者以十年为一个分析单元,逐层剖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军事外交。通过对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建构、中国军事外交中的舆论运用、法理运用以及风格塑造等问题的分析完成了现实脉络的书写。
世界文明古国创造的人类文明,唯独华夏文明独存,其他的文明都衰落、消失了。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华夏文明中由于有群落生态的光辉,得以使这一文明延续下来,确是毋庸否认的。《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看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道德力量,是华夏文明的奇葩。研究中国文明史如果忽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是极其不应该的。现在,西方人都承认了我们古代的群落生态,为什么我们自己还要忽视,不站出来进行全面研究,以弥补这一疏忽呢?
《楚官制与世族探研》是“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研究丛书”之一种,主要以淅川金文、曾侯乙简和包山简作为核心的研究材料,结合传世文献和相关的出土文献,对楚职官的具体问题进行细致考辨,从世族的角度切入研究楚职官、官制的变迁内容及其特征,在一程度上推动了楚官制的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中国崛起正引发国际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中心也因此正向东亚转移。本书讨论2011年到2013年的中国外交转型问题。本书是阎学通教授近年来就中国外交和崛起战略接受海内外主流媒体采访的实录,作者从道义现实主义这一全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趋势、中美战略竞争内在机制、中国周边和区域外交战略、中国外交策略和理念革新以及中国外交实践新成果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独到而深刻的剖析,为理解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中国外交的战略走向提供了一种极富启发意义的战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