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插图本)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一位旷世伟人究竟靠什么思想予以滋养?”魏斐德教授驰骋往来于康德与王明阳之间,在中西文化宽阔的思想史海洋中,架设起透视毛泽东思想的知识桥梁。与历史并驾齐驱,决心与它斗争,也就是在理解历史的需要时承认它。毛泽东通过设置对立面而知道自己是战胜强敌的革命者,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英明主席。……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信奉,使自我有所遵循。但是,规定自我的要求却创造了与宇宙变化相竞争的必要性,即把一种基本目的强加在宇宙头上。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话说得好:“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没有意志,无所谓历史;而没有历史,也就完全没有意志。
《全球政治中的国际组织(IGOs)》由序言和八个章节组成,从联合国和全球政治与安全、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组织同全球金融秩序、国际发展援助、全球贸易治理、地区政治与安全、地区一体化等的关系,详细呈现了全球政治中重要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二十多年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本书以国际化的视野探讨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型、战前英国投资、抗战准备与战时外交、抗战期间的中英西藏交涉、战后国民政府内政外交等专题,内容涉及南京事件、济南惨案、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以及中英、中日、中德关系等。其中关于外国在华投资的大量资料属首次发表。
《毛泽东军事战略》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战略家毛泽东、建军战略、游击战战略、运动战战略、根据地战略、人民战争战略等内容。《毛泽东军事战略》由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5年6月第1版,2015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安全理论是安全体制的思想根基,安全体制是安全战略的制度基础,安全战略的实施带来思想理论的变革,变革的思想理论又进一步影响安全体制的重新设计与改革,如此循环。当前安全研究包括两大学派:美国主义和欧洲主义,美国主义属传统安全研究,欧洲主义属新安全研究。欧洲主义包括哥本哈根学派、威尔士学派和巴黎学派。根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理论是该学派的标志性理论。威尔士学派的安全概念和批判思想一直保持着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巴黎学派是后来者,其影响日益增大。分析折中主义是不同理论流派间融合的一种分析方法。安全体制包括信息情报预警体制、安全决策体制、安全执行体制和安全监督与评估体制。安全执行体制包括军事安全体制、应急安全体制和情报执行体制。《国家安全:理论、体制与战略》中分析了英国和印度的情报体制、德国
……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乃至扭曲作用。认为淮北地区之所以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穷乡瘠壤,主要是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的结果。
本书是一部严谨的社会文化史学术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史料性。全书通过大量的史料研究,将不同朝代、地域、阶层、人群中的现象全面、具体的呈现出来。同时,穿插比较了中西方主流社会对现象的态度。 全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历史面貌”以时间为主线,将各种史料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辨析,详述了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发展史。涵盖历史上的名人,典故,以及道德和法律对此的态度等。 下编“专题考述”收集了作者三十余篇的论文,从社会学、语言学的角度分别论述和剖析了古代诗词、史料、文学作品中存在或隐含的意味。
本书包括抗战期间的几次重大战役——长沙第三次大捷、常德会战和衡阳会战的手战地资料,为葛将军亲笔撰写,是一部十分真实感人的战地拼搏纪实,曾于1981年在台湾荣获“军事著作铜像奖”。 由于本书是线的抗战将领亲笔所写的战地拼搏纪实,是抗战中重大战役的特写和再现,所以为了今人特别是年轻人阅读本书的方便并增加感性知识,特请有关人士,对书中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常德会战”和“衡阳保卫战”三次战役的同时,盟军(包括中国军队)在世界各战场的战况,用照片进行报道和说明,以便从更广阔和视野,看到中国战场的胜利,对盟国的鼓舞和实实在在的支持,以及这些战役在全球反法西斯全盘战略中的作用和影响。
《清末海军舰船志》所做的实际是对清末海军军舰系统研究的一次初探,仅仅只是掘开了覆盖在这段历史之上的一层浅浅浮土,初步勾勒出了这些军舰的面貌轮廓。每型军舰的技术、建造背景、服役经历都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挖掘,有关这些军舰的中外档案也需要进一步地挖掘寻找。
《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收集了作者在全国解放以后关于统一战线问题和民族问题的大多数著作。除了《关于我国统一战线的新阶段和新任务》《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候》《刘少奇同志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写于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年以外,都是一九六三年以前的作品。多数在当时发表过,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没有发表或者没有来得及发表的(有几篇最近才在刊物上发表)。在收入本文集的时候,凡是过去发表过的著作均保持本来面目,只删掉几段话。对过去没有发表过的著作,有的进行了整理,有的作了某些删改,但基本观点仍保持原样。由于作者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六二年一直主持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的工作,包括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工作,这个文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期间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历史。
该书是学者文集的第六卷。内容涉及政治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内容包括有民主制度的发展、近代文明的新趋势、民主革命论以及自由与平等之间等。 《文集》一至四卷在2004年刊行以后,沈志佳士又继续搜集了我的其他文字,择其可以与大陆读者见面的,编成第五至第十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不辞烦难,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续刊这六卷新的《文集》,其敬业的精神是令人感动的。让我再一次对沈博士和出版社表示我的最诚挚的感谢。 我的专业是历史学研究,所以这六卷所收的论文仍然贯穿着吏学的观点。但是就所涉及的范围而言,这六卷则比前四卷要广阔得多。整体地说,在我的思考和研究中,中国文化传统怎样在西方现代文化挑战之下重新建立自己的现代身份(modern identity),一直是重点之一。这当然是清末,特别是五四以来,中国知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