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与一战的关系,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如中国参战问题、“二十一条”、巴黎和会问题等,学界已有不少成果,但整体研究方面仍然比较薄弱。本书在借鉴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外交档案,力图整体考察中国的一战外交。具体而言,即对从一战爆发后中国的中立,到中部关于参战问题的讨论、中国以工代兵政策的实施、中国对德绝交与宣战的讨论与最终决定、中国出兵西伯利亚、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筹议等重要节点进行系统论述。
无
无
本书以19世纪英国的几位首相和外交大臣,如卡斯尔雷、帕默斯顿和格莱斯顿的外交政策为主线,生动地展示了当时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轨迹,以及这种轨迹所反映出的英国与欧洲大陆其他大国,如法国、普鲁士、俄国、奥斯曼土耳其,以及它与其海外殖民地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斗争。通过对19世纪英国外交的整体勾勒,本书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探讨了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并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英国,其世界强国的地位是如何衰落的这一令人困惑又颇有争议的有趣的历史问题。本书叙述脉络清晰,篇幅短小,风格明快,适合对历史专题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外交是观察一个国家的重要窗口。本书对近现代百余年的日本外交一从战前的大陆政策到战后的日美同盟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中悟出一个根本性的道理;对外政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日本政治家币原喜重郎说过:“秘本的外交,应是维护和增进帝国的权益。”这固然是句实话,但是历史事实表明,只有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外交,才能构筑共赢的国际关系。
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张岩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战略威慑论》(项目批准号:12FJS007),其最终研究成果为专著。 该书从战略层次上探讨威慑是如何遏制战争,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该书从战略威慑的地位作用与时代特征出发,沿着战略威慑理论的历史演进,详细分析战略威慑的本质与范畴、规律与原则以及可能诱发实施战略威慑行动的矛盾与冲突,并运用行为科学等现代博弈理论方法分析战略威慑行为,重点分析不同阶段的战略威慑运用,对战略威慑行动中面临的风险与代价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科学地评估。
《当代国际政治丛书·东亚秩序论:地区变动、力量博弈与中国战略》以日渐提升的东亚重要性为出发点,从建构国际秩序、地区秩序的逻辑出发,通过追溯东亚秩序的历史遗产,包括朝贡秩序、门户开放秩序、霸权性安全秩序、经济性雁行秩序、次地区共同体秩序等,来研究进入21世纪后东亚秩序的动力与前景。
本书是关于战后日本外交的通史。它不仅是日本各大学的教材,还曾荣获吉田茂奖。战后日本从战败的废墟中出发,在冷战体制下从属于西方阵营,作为经济国家重新登上国际舞台。冷战结束后,日本的“1995年体制”随之瓦解。日本不再满足于其经济大国的地位,意欲成为政治大国,并着手从政治和外交方面寻求新的突破,谋求成为“普通国家”。本书作者在注重史实的基础上,力图为读者勾画出以对外关系为切入点的战后日本史的全貌。
国际冲突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是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国际冲突的目的在于寻找有效地抑制和解决冲突的方法、途径。本书从理论探讨入手,通过对国际冲突的性质与类型、根源与过程、功能与解决方法的论述,阐明了国际冲突的一般理论,并以大量丰富的历史材料生动描述了国际冲突的发展演变、特征变迁,对冷战后国际冲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这对认识国际冲突的特征、把握其规律,了解其历史和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书稿的主要内容如书名所示,探讨能源与国际关系问题。从能源体系、能源行为体、能源机制、能源安全、能源政治、能源价格、能源治理等方面多角度、全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本书的特色在于兼顾学术专著与教材的双重要求。
《中经博士文库:新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全面系统地梳理并深入分析了新中国民间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部研究新中国民间外交的专著。该书首先对民间外交的作用做了界定,然后对与民间外交相近的几个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民间外交的特点和作用,接着分析了民间外交的主体和形式,民间外交勃兴的客观基础和理论依据,新中国的民间外交思想,新中国的民间外交实践,以及民间外交对新时期实现中国国际战略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中国民间外交所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关注东亚地区是如何发展演进而来的,以及历史上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书中重点关注东亚历史上的四个主要大国——朝鲜、越南、日本和中国,探讨了它们是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外交、经贸和文化关系的,并比较了“汉文化”国家彼此交往的经验与其处理同北部、西部边境游牧部族关系的做法的异同。
本书围绕世界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一些基本问题,选择国际关系中最经常使用到的国际法规则来进行分析与论述,尤其是在目前国际关系中表现得比较活跃和使用频繁以及随着国际关系发展而出现的一些国际法新规则。内容涵盖了国际关系的演变与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关系的行为体与国际法的主体、国家的实力地位与其基本权利、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过错及其国家责任、新国家或新政府的出现及其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国家对个人的管辖及其国际法上的居民、国际社会的人权问题与国际人权法、国家的管辖空间与国际法上的领土、海洋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国际海洋法、人类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与国际空间法、外交与领事关系及其国际法律制度、国际交往与条约、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