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序幕》是一部深度探索世界能源格局的著作,得到基辛格的推荐,堪称《世界秩序》能源版。 通过对化石能源、核能和新能源政策及发展状况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这些能源形式对地缘政治、大国竞争、能源安全、国防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书中按能源类型和国家地区分类,结合政策、技术发展情况、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等方面的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世界能源版图和能源竞争背后的地缘政治与大国博弈,为未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重回到大国竞争的世界,理解这些大国的重大战略至关重要。这本书介绍了分析大国战略的十个关键词,并展示了世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是如何形成他们今天的战略决策的。作者呼吁和平稳定、互惠共赢的国际关系发展格局。 这部作品概述了如何建立减少对抗性的国际策略以及更加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巧妙而生动地围绕十大战略关键词展开,讲述了大国对于 竞争 理性 创新 等十大关键词做出的抉择,将理论、历史和当前政策分析相结合,严谨清晰、通俗易读。本书是一部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战略指南,也是对21世纪地缘政治的规范性论述,帮助读者看懂日益多极化的世界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
本书系前苏联资深外交官、汉学家古达舍夫 里萨特 萨拉甫京诺维奇(中文名字:顾达寿)的回忆录。他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曾作为苏联外交部特使在中国前后工作了12年, 从普通译员一直到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首席翻译,曾亲历新中国建立初期至 文化大革命 时期中国经济建设、政治运动、中苏关系演变的历史风云,多次担任中共高层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柯西金、米高扬等重大会晤的翻译,对其间发生的某些历史事件作了客观的描述,并首次披露了前苏联和中国领导人高层会晤中和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和轶闻轶事。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书中首先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其次讨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最后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本书旨在提供对中国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刻见解,并为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提供建议,为理解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对于政策制定者、学者、企业家以及对国际事务感兴趣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关于 19世纪末至今美国外交思想史的重要著作,作者 全面回顾了塑造美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的 8位人物的生平与思想,包括马汉、伍德罗 威尔逊、查尔斯 彼尔德、瓦尔特 李普曼、乔治 凯南、保罗 尼兹、亨利 基辛格、保罗 沃尔夫茨,*后结束于奥巴马时代的实用主义思潮的复兴。本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被认为是迄今*好的一部美国外交思想史著作。
技术之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新兴前沿技术的不确定性对国际关系和竞争格局的影响难以准确预见,带来 未知的未知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变革潜力快速显现,已被国际有关人士视为 已知的未知 。如何把握人工智能演进特点、赢得未来竞争优势,对于大国战略谋划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本书旨在分析提炼人工智能对大国互动关系的影响机制,前瞻预测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尝试描绘人工智能时代国际竞争的未来图景。
《中国政治史》 是钱亦石先生的经典之作,全书以横亘古今的历史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唐朝的政治发展史。透彻分析了中国在无政治制度时期、氏族政治制度时期、封建政治制度时期等不同阶段社会的政治现象,特别是封建社会(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笔触流畅、生动又不失幽默,思辨冷冽、一针见血又丝丝入扣,填补了中国政治史理论研究的空白。 《中国外交史》 本书凝练了 红色教育家 钱亦石先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思考。充分展现了从晚清到民国以来的外交实况,分析了其趋势特征、成因和实际影响;以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各个阶段为线索,从宏观理论和具体事例两方面分析中国外交政策的得失。
《当代中国外交十六讲》是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教师集体编著的一部有关中国外交的精品力作。它继承了原来我院多次改编并已使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当代外交史》,但篇幅减少近一半,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该书将六十余年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分为十六个专题进行叙述。全书介绍了新中国历史上重大外交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不同时期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思想,以便学生能够熟悉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
本书在挖掘 丝路精神 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及其局限性、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的宏观背景、 一带一路 建设的内涵与思路、 一带一路 建设若干重大问题,是对 一带一路 倡议开启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的权威解读。
本书作者李辉是任职时间长的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书中选编了他任驻俄大使10年间在中俄主流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出席各类重大外事活动发表的讲话和致辞、接受中俄主流媒体采访的文章。全书以四部分内容,突出介绍了中俄高水平、高频率、高质量的元首外交和以 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 为目标的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涵,详细呈现了10年间中俄关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向前推进和两国 世代友好 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全过程,充分彰显了两国人民深厚的传统友谊和中俄关系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生动诠释了 以人为本 、 外交为民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是与各国文明的多样必是有着内在关联性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和平与发展人为时代的主题,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在为当今时代为显著的基本特征,它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组合的内容和形式。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问题的学说在新时期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明是全球多样性文明中异常亮丽、异常引人注目、异常具有生命活力的文明。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对于推进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中国来说,科学地认识时代和把握时代的主题,在当今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展开跨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更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近两个世纪以来,亚洲沦为世界历史的旁观者,手足无措地面对西方商业、思想和力量的冲击。但是现在,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亚洲回到了在西方崛起之前它一度占据达18个世纪之久的舞台的中心。 那么,亚洲是如何崛起的呢?面临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力量,做好成为未来全球领袖的准备了吗?历史告诉我们,新的力量的崛起总是伴随着激烈的冲突和对抗。西方又将如何应对亚洲文明的复兴呢?马凯硕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精彩的回答。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