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北极八国和中、日、韩、德、波等近北极国家的北极战略进行深入解析。从气候变化、极地地理信息需求、北极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商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雄心等因素,剖析各国制定北极战略的根本动因,探索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制度构建的可行路径。
随着北极冰雪融化,北极地区政治利益近年来增长迅速,俄罗斯作为拥有海岸线的北极国家,其北极政策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俄罗斯对于北极划界的立场体现在2010年《挪俄巴伦支海协议》之中,俄罗斯与挪威将两国在巴伦支海多年的争议地区平均划分为两部分。国际社会对该协议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此举表明俄罗斯愿意在北极政治上进行妥协。然而部分俄罗斯公众反对此举,该协议勉强通过国家杜马的批准,有的俄罗斯公众甚至希望普京能要回失去的巴伦支海地区。本书作者根据多年对俄罗斯的研究,分析了俄罗斯民众根据海洋法和俄罗斯身份反对划界协议的原因,为观察俄罗斯北极政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马拉美:塞壬的政治》内容简介:马拉美既不是苦苦求索稀有精髓与罕见词汇的美学家,也不是沉默的思想家,习惯在夜里思考那因太过纯粹而一直无法被写出的诗歌。他是某个共和国的同时代人,这个共和国寻找着市民崇拜的形式,以取代宗教与君主的浮夸。如果说他的作品晦涩难解,那是因为它服从的是一种要求严格的诗学,这诗学本身回应了一种独特的意识,后者关乎某个历史到期的复杂性,关乎诗歌应在此时期扮演的角色。这是轻快的困难,正如擅长餍足食人魔之胃口的小小塞壬的游戏。
《马拉美:塞壬的政治》内容简介:马拉美既不是苦苦求索稀有精髓与罕见词汇的美学家,也不是沉默的思想家,习惯在夜里思考那因太过纯粹而一直无法被写出的诗歌。他是某个共和国的同时代人,这个共和国寻找着市民崇拜的形式,以取代宗教与君主的浮夸。如果说他的作品晦涩难解,那是因为它服从的是一种要求严格的诗学,这诗学本身回应了一种独特的意识,后者关乎某个历史到期的复杂性,关乎诗歌应在此时期扮演的角色。这是轻快的困难,正如擅长餍足食人魔之胃口的小小塞壬的游戏。
维克多·普莱斯考特、吉莉安·D.崔格斯著的《靠前边疆与边界:法律、政治与地理》从历史、地理、政治和法律等角度全面研究了靠前边疆和边界相关问题,是靠前边界研究领域很的著作之一。全书分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共十四章。总论有七章,讨论了涉及边疆、边界和边境的若干基本问题,分析了靠前边疆的演变,研究了靠前边界争端的起因、类型、解决机制,讨论了领土边界相关靠前法原则、规则、制度和程序,深入分析了地图在领土边界争端中的证明力,介绍了与河流边界相关的靠前法问题。分论共有七章,分别介绍了美洲、中东、非洲、亚洲、欧洲、东南亚群岛和南极洲的领土和靠前边界惰况。
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不断高涨和深入人心,儿童也被视为是包括公民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在内所有人权的主体,这在加深人类关于人权的理解方面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本书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为研究对象,从《公约》的制定背景入手,以《公约》的条约机构儿童权利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为主线,对《公约》各个部分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解读。然后,又考察了《公约》在缔约国立法、行政和司法中的执行问题。最后,本书专门研究了《公约》在中国的执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执行的对策。
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是当代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世界体系论是一种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他认为,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原因不在这些国家的内部,而在于已经组成了单一世界体系的各国之间的关系中。在这一世界体系中,国与国之间存在着等级,少数国家成为核心国,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附属国。这本书是作者在苏联解体后写的一篇学术论文。主要论述不同的地区的文化宗教对不同国家政治的影响,同时政治和文化又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对过去地缘政治和文化的梳理,作者对世界政治和经济今后的走势给出了一个基本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