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制度困境”入手,分析了通过强化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寻求解决全球治理失灵的途径。通过对世界贸易、国际金融、核不扩散、地区性武装冲突、气候变化、网络空间、外太空、全球公共卫生等具体案例的考察,深入分析不同议题领域中全球治理的困境与改革,并探讨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责任和任务。
本书包括斯大林与蒋介石、刘少奇率团秘访莫斯科、斯大林与会谈档案、我在中国的外交生涯、我眼中的苏中关系等12篇。
本书对北极八国和中、日、韩、德、波等近北极国家的北极战略进行深入解析。从气候变化、极地地理信息需求、北极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商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雄心等因素,剖析各国制定北极战略的根本动因,探索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制度构建的可行路径。
美国如何看待与应对“中国崛起”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本书从美国对华认知视角深入探讨美国对华战略和政策变化的轨迹,揭示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从怀疑到焦虑的演变过程,为研究美国对华战略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框架。
原名《豪斯霍弗将军的世界:行动中的地缘政治学》,出版于1942年,直到今天,此书仍然是美国陆军学院的基础教材之一,却一直未引起我国学界的注意,很可能由原书名误导,因而中文版书名定为《地缘政治学的世界》。 除导言和总结之外,全书主体内容包含六章,每章结构一致:前半部分为作者多尔帕伦的评述,后半部分为其评述所依据的经典文选。*、二章论及“何谓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第三到六章分别讨论地缘政治学与世界政治、经济政策、人口政策以及战争的关系。至此,地缘政治学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
本书秉承宪法教义学的学术立场,以中国宪法文本为中心,着眼于中央地方关系民主集中制的宪法解释和体系化建构,意图厘清其规范内涵,初步建构关于中央地方关系民主集中制的法学体系,并尝试讨论其作为宪法原则的两种具体化方式,即类型化和利益衡量。在此基础上,对中央地方关系民主集中制适用于普通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具体形态,进行初步研究。
本书从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制度困境”入手,分析了通过强化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寻求解决全球治理失灵的途径。通过对世界贸易、国际金融、核不扩散、地区性武装冲突、气候变化、网络空间、外太空、全球公共卫生等具体案例的考察,深入分析不同议题领域中全球治理的困境与改革,并探讨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责任和任务。
本书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在重点考察“9·11”事件以来南亚各国恐怖主义态势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归纳南亚恐怖主义的特点;从政治、安全、经济及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南亚恐怖主义的影响;从和国际两个层面,剖析南亚恐怖主义的根源。尝试对南亚反恐合作进行全景式的探讨,既包括南亚国家之间的反恐合作,也包括美国、中国等域外大国与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还论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联合国及上海合作组织与南亚反恐合作的关系。与南亚国家打造地区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应积极参与和推动南亚反恐合作,努力遏制、南亚的恐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