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从内心深处渴望中国强盛的,他通过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的确趋向了这个目标。但是,中国的复杂情况不是一个执著的人所能左右的,李鸿章的努力往往被愚昧无知的朝廷中枢与各级官僚所浪费了。幸运的是,他留下的除了若干重要的洋务企业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之外,还给20世纪的人们留下了关于近代化的记忆,这种记忆将使中国的近代化道路被深深地烙上了李鸿章的印记。
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陈伯达的“大名”。虽然他一再谦称自己是“小小老百姓”,当年却是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第四号人物,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号称“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 本书是海内外关于陈伯达的唯一长篇传记,以70余万字的篇幅,记述了陈伯达85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身为国民党少校的他如何加入中共,他留苏与托派的关系,他的被捕和出狱,他怎样进入延安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他如何跃为中共“理论家”、《红旗》总编, 他与毛泽东、江青、康生、林彪之间复杂的关系,他在“文革”中怎样由江青的同伙变为林彪的盟友…… 本书作者多次直接采访了陈伯达本人,并访问了众多的知情人,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和历史资料,以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现了陈伯达不寻常的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出版这本由110幅国画组成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画册,就是为了缅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创建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卓越贡献;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往开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刘晏与杨炎是活跃于同一舞台上的两位著名政治家。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政治动荡、赋入不继,他们先后进入中枢,致力于财赋体系的调整与重构。刘晏建立了以榷盐法为核心的新的间接税体系,使间接税的地位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杨炎则废止了积弊已深的租庸调制,制定了统一的两税法,使中国古代的直接税体系由税人向税地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两人的经济思想与经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遗憾的是,两位政治家之间却存在着种种的分歧与芥蒂。先是杨炎构怨,刘晏蒙冤于忠州;继而杨炎又殃及自身,被赐死于远流途中,给后人留下诸多感慨。
有人说:青瓦台是体现韩国人的精神与气概的地方,是历尽历史沧桑仍顽固固守民族精神,昂首前进的中心舞台。《青瓦台的悲剧:韩国历任总统的黯淡结局》以清晰、独特的描写手法,叙述了自1948年以来入主青瓦台的大韩民国任总统李承晚以及尹潽善、朴正熙、崔圭夏、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户武铉等九人的生平事迹,勾画了一百多年间韩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再现了韩国政治的种种弊端和韩国历史演进与变迁中的风雨坎坷,也体现了这九位领导人的艰辛政路!
编写朱德同志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编辑出版《朱德选集》和《朱德年谱》的工作基础上,经过五年努力完稿的。邓小平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朱德传(修订本)》依据的主要资料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朱德五千余件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他所参加的中共喘、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从工农红军到人民解决军的重要会议记录,他的大量工作笔记;还有,朱德在一九三七年口述、由他的秘书孙泱等记录的、八万字左右的《朱德自传》稿本。上外,我们还走访了许多同朱德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广泛查阅了各种报刊和回忆录等。力求根据可靠的手资料,写出比较翔实的信史。《朱德传(修订本)》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集体劳动的成果,由金冲及任主编,龚希光任副主编。
周公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谈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谈人文化成,都离不开周公。更为重要的是,周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本书对周公生活的时代、生平事迹做了翔实的考察和评述。全书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文笔流畅,是填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空白的、富有创意的优秀著作。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风流宰相谢安》即详细记载东晋宰相谢安的功绩。
《开国中将刘金轩》重温革命战争不同时期许多描写中将刘金轩所经历的战争历史的书籍和资料,我们不但看到了一位驰骋疆场的战将,更领略了中将刘金轩在几十年革命征程中精神世界的升华。中将刘金轩从一名家贫如洗的苦孩子,为了生存,为了改变穷苦的命运,加入湘军,又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加人中国工农红军,在战场上勇敢搏杀,迅速成长为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员。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以坚毅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智慧,带领部队英勇无畏,独立作战,成为善战胜战的疆场高级军事指挥员,成为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成为为国家和军队献出毕生的一代名将。
《我的父亲焦裕禄》由焦裕禄女儿焦守云所著,是目前为止其子女写的唯一一部关于焦裕禄的著作。 全书以女儿的视角回望父亲的一生:被日军抓走挖煤,被土匪骗去,被汉奸胁迫,被逼远走他乡逃荒要饭;支前运粮、智斗土匪;从“泥腿子”到操作现代化机器的工人和厂领导;带领人民除“三害”;面对上级准备拆分兰考的动议,力保兰考县制的完整,等等。资料来源于焦裕禄的档案材料、亲笔自传和家人、同事、群众的回忆。书中,焦裕禄不仅是优秀的县委书记、人民的好公仆,也是从旧社会走出来的贫困山村青年、多才多艺勤奋好学的国企员工,更是一个热爱生活、严肃而可亲可敬的父亲。
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这位历史伟人的正确思想、精辟理论、崇高人格及其在长期实践中立下的丰功厚德,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教育作用。他曾经将毛泽东的特别精神归结为两点,一是为老百姓当勤务员,一是要实事求是。而董必武自己也是如此。纵观董必武的一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心全力当人民的勤务员,一辈子为人民当公仆、做好事;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从实践中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采取切合实际的正确对策和科学方法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辈子为人民做实事、求成事。他那种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开拓进
《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编撰主旨为真实、准确地记载青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历程。全书以周恩来的经历为主体,前面辅以到南开中学之前的经历为“开篇”,后面辅以离开南开中学以后、截至在欧洲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的经历为“续篇”。《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采取按编年排序,注意时空架构。周恩来求学南开中学时期,南开中学实行四年学制,从1913年8月入学,至1917年6月毕业,周恩来完整地完成了在南开中学的学业,故《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的主体部分按学年划分为四章,以显示其四年的成长过程。《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每章开头列有“周恩来中学年表”,梳理了周恩来在相应学年的学习和求索行为的脉络。每章之下,根据内容细分为节。书后列有附录,收录了周恩来所在的第十次第二组同学撰写的班史,以展示周恩来求学的
《汾阳王郭子仪》取材于唐朝中期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约七十年的基本史实,在中唐风云多变的政治军事斗争中。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时代生活画卷,以真实客观笔触再现了一个于危机中挽狂澜于既倒、再造唐室、一身系天下安危数十年的一代名相、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形象。《汾阳王郭子仪》生动展示了这一历史人物的为臣、为将、为人处世、治家理国的忠敬诚信、德仁友爱,书写了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高超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