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在他的著述中,有许多充满哲理、寓意深刻而又浅显易懂的名言警句,在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给人启迪和教益,是名副其实的传世箴言。《毛泽东箴言(JX)》收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编著的《毛泽东箴言》的内容,摘选自《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毛泽东文集》第1至8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至1999年出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至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至1998年出版),并按毛泽东倡导的对立统一和矛盾转化的辩证方法进行了分类,共有360条。
本书编入毛泽东在七大的八篇报告和讲话,另外有两篇讲话,即《对 的说明》和《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因同七大有紧密联系,也一并编入。这十篇报告和讲话中,有三篇已经编入《毛泽东选集》,即《两个中国之命运》、《论联合政府》和《愚公移山》;有两篇曾发表过,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发表时题目为《“七大”工作方针》)和《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发表时题目为《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报告》),这次编入时作了少量文字和史实的校订;其余五篇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作了文字整理和个别史实的订正。
本书编入毛泽东在七大的八篇报告和讲话,另外有两篇讲话,即《对 的说明》和《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因同七大有紧密联系,也一并编入。这十篇报告和讲话中,有三篇已经编入《毛泽东选集》,即《两个中国之命运》、《论联合政府》和《愚公移山》;有两篇曾发表过,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发表时题目为《“七大”工作方针》)和《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发表时题目为《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报告》),这次编入时作了少量文字和史实的校订;其余五篇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作了文字整理和个别史实的订正。
20世纪后期以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生活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一种系统而有说服力的话语,为此而建构一种适应现今政治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已是当今中国之迫切需要。本书汇集了近40位学者围绕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从不同学术方向、角度和层面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为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和思想智慧。
本书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和理论工作者学习、研究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提供了一份内容丰富的材料。
《建国以来文稿》是一部供研究用的多卷本文献集,编入建国后的以下三类文稿:(一)手稿(包括文章、指示、批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诗词、在文件上成段加写的文字等);(二)经他审定过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三)经他审定用他名义发的其他文稿。这些文稿,少量曾公开发表,比较多的在党内或大或小范围印发过,还有一部分未曾印发过。其中包含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判断和观点,未经审定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不编入这部文献集。 这部文献集,按时间顺序编辑,分册出版。 《建国以来文稿》第三册,编入一九五二年的文稿共422篇。其中手稿385篇,经他本人审定的讲话、谈话记录稿3篇,经他审定用他名义发表的文稿(包括贺电、复信、命令和接受国书时的答词等)34篇。这些文稿中已经发表的,包括逝世后在《选集》第五卷、《书信选集》
这是一部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学术力著。它以全新的理论视域重新界定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科学内涵,特别是历史辩证法的客体与主体双重逻辑向度,并以此重新反思了列宁和毛泽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历史辩证法主体向度所开辟的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的历史意义,继而对邓小平历史辩证法思想的科学性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深层的哲学理论探究,尤其是在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了出独特的历史性思考。作者深入发扬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源流关系,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回到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又在当代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由此形成了全书一系列具有鲜明学术创新特征的理论见解,使邓小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