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入这本集子的书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活动,反映了他同党内同志、党外朋友、亲属、古旧的交往;不少书信论及重要的政治原则、理论观点、方正政策,以及党性修养、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学习方法。这本集子,对于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每封信后面都注明了刊印所根据的原件。大多数书信是根据中央档案馆提供的毛泽东同志的手稿刊印的。书信保持原貌,只有少量书信作了个别文字和标点的订正。有些没有写明年代的信,经考证将确定的年代写在标题下面。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是一部供研究用的多卷本文献集,编入毛泽东建国后的以下三类文稿:(一)手稿(包括文章、指示、批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诗词、在文件上成段加写的文字等);(二)经他审定过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三)经他审定用他名义发的其他文稿。这些文稿,少量曾公开发表,比较多的在党内或大或小范围印发过,还有一部分未曾印发过。其中包含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判断和观点,未经毛泽东审定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不编入这部文献集。这部文献集,按时间顺序编辑,分册出版。
毛泽东--这位东方的巨人,不仅亲手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摆脱了受奴役、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命运,更以其杰出的以弱胜强谋略为中国、也为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一个时代的高峰,以致他身后几十年,一波又一波的"毛泽东热"仍不断升温,这昭示着毛泽东思想永不会过时。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诗人……,毛泽东的雄谋大略,是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面对一次次"敌军围困万千重"的生死考验,面对"乱云飞渡"的国际局势,面对"已是悬崖百丈冰"的困境,毛泽东和由他领导的第一代领袖群体始终保持"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因为他们成竹在胸,以致敌对方的高官也常常无奈地慨叹:毛泽东打仗就象作诗。在他眼里,"治大国若烹小鲜"。他身上闪现的非凡智慧、超人的革命胆识,非一般贪图私利者
本卷收录了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XIII-XV笔记的内容,即《剩余价值理论》的部分。《剩余价值理论》在1861-1863年手稿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究经济学,并且在1844年春,产生了撰写《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的想法。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尤其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创立了崭新的经济学理论。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是一部供研究用的多卷本文献集,编入毛泽东建国后的以下三类文稿:(一)手稿(包括文章、指示、批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诗词、在文件上成段加写的文字等);(二)经他审定过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三)经他审定用他名义发的其他文稿。这些文稿,少量曾公开发表,比较多的在党内或大或小范围印发过,还有一部分未曾印发过。其中包含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判断和观点,未经毛泽东审定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不编入这部文献集。这部文献集,按时间顺序编辑,分册出版。
这套书根据不同题目,多样而统一,并吸收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史学史和历史书写的成果,以叙述体为主,辅之以各种有利于展示历史面貌的不同文体和表达手段。以《雅典的民主》为例,这本书对作为西方民主制的渊源之一的古希腊民主,按时间顺序作详尽的历史论述,由此抽象变为具体。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农业农村农民》比较系统、完整地编人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有关论述,编选自他们的著作、笔记、书信等。论述发表时限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期。本书摘编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农业生产方式、土地所有制、地租、农民的阶级属性、工农关系、农村发展、城乡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反映了他们在上述方面的思想和理论贡献。
本卷收录了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XIII-XV笔记的内容,即《剩余价值理论》的部分。《剩余价值理论》在1861-1863年手稿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究经济学,并且在1844年春,产生了撰写《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的想法。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尤其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创立了崭新的经济学理论。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是一部供研究用的多卷本文献集,编入毛泽东建国后的以下三类文稿:(一)手稿(包括文章、指示、批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诗词、在文件上成段加写的文字等);(二)经他审定过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三)经他审定用他名义发的其他文稿。这些文稿,少量曾公开发表,比较多的在党内或大或小范围印发过,还有一部分未曾印发过。其中包含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判断和观点,未经毛泽东审定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不编入这部文献集。这部文献集,按时间顺序编辑,分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