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二战地面武器的视觉百科。书中*选11个二战参战国的超过285种有代表性的武器装备,运用3D建模技术和大量线图与彩绘图,真实再现它们令人血脉偾张的酷炫外形和精细内构。翻开这本书,读者不仅能鉴赏二战武备的独*之美,也能了解到这些战争利器的结构特点、技战术性能、战场地位和发展源流,更能透过这些武器的设计理念、性能特点了解什么是机械化部队,以及二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大度12开全彩印刷,可180 展平,宛如一座摊开在案头的武器博物馆 内含472张3D渲染高清大图,近距离鉴赏11个国家的超过285种地面武备 202张结构线图和剖视图,57张原理图解,让你由内而外看懂二战武器 用15个章节详说二战武器发展脉络,揭示机械化战争的核心奥义与制胜之道
本套图书,是近年来关于十大大将最全的一套 书,浓墨重彩地概述了十大大将的戎马生涯。他们胸有雄兵百万,气吞万里如虎;征战沙场,百万敌中取上将之首。
本书是一部全彩印刷的、引人入胜的飞行器研发图史,它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的*奇工厂。自1943年夏天成立以来,臭鼬工厂就一直处于世界航空技术发展的前沿,他为美国空军研制隐形侦察机、喷气动力高空拦截器等特殊武器。本书以战机的设计、建造、首飞和作战为顺序,详细介绍了该工厂在过去75年中超过40个非机密项目。从XP-80到U-2、SR-71、F-117、F-22,再到F-35,这些飞机都展现了臭鼬工厂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卓越性能。书中不仅提供了详实的历史介绍,还附有近千张照片和图纸,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工厂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项目。对航空科技、历史爱好者以及喜欢军事技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将是一次难忘的探索之旅,带领他们深入了解这一工厂的辉煌历史。
这是一部罗马通史,自特洛伊木马屠城起,至君士坦丁堡陷落止,整整2207年,包括王政、共和、帝国三个时期,也涵盖了罗马文明的主要对手,包括迦太基、继业者诸国、帕提亚、萨珊波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主要国家史,*方位、无死角地阐述罗马战争史上的传奇以及罗马社会演进的整个历史进程。 *一卷 主要包括罗马起源、罗马王政、共和早期、共和内战四块内容,几乎涵盖了这一阶段可查阅、见记载的*部战争,也介绍了罗马的基本制度、两大阶级、罗马军团等内容。 *二卷 主要包括后三巨头内战、帝政主要王朝、蛮族入侵、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几大块内容,同样也以战争为主,但也完整阐述了各王朝兴替、内战等内容,*对不会让读者有跳跃感。 第三卷 主要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史。着重讲述这一时期王朝的更迭,*核心的部分为查士
军事战略家、历史学家富勒穷尽三十年之心血,终于完成这本战史学方面的结晶之作。 全书共有三卷,*一卷以战争历史的发端作为起点,以1572年勒班陀海战为终点,着重介绍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的西方战争历史,阐述了西方战争艺术的诞生、发展,以及西方各民族围绕地中海世界所展开的争霸历程,时间跨度达3000余年。 *二卷以英国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作为起点,以1815年滑铁卢会战为终点,介绍了文艺复兴时代、近代以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西方战史,分析了火药时代降临之后,铁路、内燃机诞生之前,西方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军事事件及其在历史上所造成的影响,涵盖范围约300年。 第三卷以美国南北战争拉开帷幕,以两次世界大战为其高潮,讲述了从美国内战到莱特湾会战期间所发生的数十场战役。并以大事记为纽带,串起了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次世
《日俄海战》是英国*名历史学家朱利安 科贝特爵士的作品,创作于1910 1915年。顾名思义,其主题是10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那场列强战争 它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由于一开始只供英军级别高的军官传阅,该书*长时间都鲜为人知,直到近年来才随着解密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本书的参考资料来自三个方面,即日方提供给英国的机*版战史 《极密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战史》、俄国陆军在战后编纂的*方战史、英国观战武官的报告,它们为本书提供了详尽的描述。不仅如此,作者还融入了对战略和战术的冷静分析,让读者能领悟那些重大军事行动的前因后果。科贝特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我们检视一下20世纪英国和美国的海上战略,就不难发现科贝特理论的充沛生命力以及它在现代海洋战略思想的舞台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本书的内容包括日俄战
1945年3月,德国国防军戈特哈德 海因里齐大将奉命接手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职务。在随后的2个月里,海因里齐采取各种战术,阻击对手的推进,从德方视角复盘了奥得河前线战场态势的变化。书中收纳了大量来自德军的*一手资料,以及战场日志、战后总结文件、对交战双方的访谈等各种资料,详细梳理了奥得河前线德国守军的兵力编制变化和调整,双方所采取的战役、战术手段,以及如何运用己方力量达成战役战术目的。本书*面客观地展现了战线逐日、逐段的变化,以及奥得河一线德军在*后的战斗中走向覆灭的过程。
《赤色风暴:苏军坦克部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使用的装甲战斗车辆提供了一份明确的图片解说指南。本书包括从连到军一级的部队结构以及作战序列说明,并介绍了整个战争过程中一些关键性战役的组织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本书对苏军在各场战役中使用的装甲战斗车辆提供了一份全面的研究,这些战役包括1941年德国的入侵、莫斯科防御战、斯大林格勒反击战、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战役、“巴格拉季昂”攻势以及1945年5月在柏林、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最终击败轴心国军队的战役。 本书涉及到苏军所有主要的坦克以及许多次要的坦克,其中包括在东线投入战斗的BT快速坦克、T-26轻型坦克和T-34坦克及其各种变款。书中还囊括了苏军根据租借法案得到的大批坦克——例如英制“丘吉尔”式坦克以及美制“谢尔曼”式坦克,同时还包括许多苏制的轻型车辆
这部拥有三十万字的论述、千余幅精美图片的《刀兵相见》,是一本从冷兵器、火器两方面考究明清至民国期间轻武器研发成果的兵器类图书。书中附带了很多珍贵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造型奇特的兵器。我们从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中走进文字的字字珠玑时,那种激荡人心雄浑深厚的感染力便极强的冲击着我们。其实每一件兵器,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配饰,其背后总是深藏着一段曲折的历史。作者以敏锐的视角,深厚的洞察力,窥探兵器背后的故事。又如那把锋利的“戚家刀”,曾无数次劈开昔日倭寇氤氲东南的迷雾,而这一切消失的历史都原封未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历史再现性便成了《刀兵相见》独特性价值之一。《刀兵相见》另一独值在于其编排逻辑性。有意识的将兵器类别归结为冷兵器和热兵器两大类。而在冷兵器的介绍中作者又细腻的将其分为短柄
《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作为一本反映美国航空发展的史书,上起1903年著名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并首飞,下至2012年“9·11”恐怖袭击之后的时代,翔实记录了美国航空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采取与叙述航空重大事件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再现了美国航空发展史上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大影响、重大意义及重大教训,深刻分析了航空产业发展在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全面崛起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适合政府官员及航空产业工作者阅读,也可供关心世界及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广大读者参考阅读,还可作为社会大众了解航空的作用与意义、普及航空知识的科普读物。
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全球主要国家海军都经历了巨舰大炮时代最令人激动的岁月,那个时代的海军继承并利用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成果,在短短50~60年间几乎达到机械化战争时代海上武装力量演进的。本书通过剖析海军装甲战舰问世以来,海军炮术与战术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脉络,突出海军舰炮火力发展和战术演进为主线,结合当时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详细回顾、评价了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海军炮术技术发展和战术演变的全过程。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 ☆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猛烈的 火。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 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书中既有宏大的战略分析、详尽的战术推演,也有对个体苦难历程的细腻呈现, 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 战争”。
普罗霍罗夫卡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线战场上的决定性战役之一——库尔斯克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优选的坦克会战,也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本书详细记述并分析了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于1943年7月12日发生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600多辆苏联坦克与300多辆德国坦克之间的较量。2015年,克里斯托弗·A.劳伦斯的战争史鸿篇巨著——《库尔斯克:普罗霍罗夫卡之战》(多达1600页)问世后,受到战史研究学界广泛关注,这是英语世界具有盖棺定论性质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专著。2019年,为了便于大众阅读,劳伦斯又取其精华,将其浓缩为本书。该精华本继承了原书的精髓,同时详细记述、分析了普罗霍洛夫卡之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优选的坦克对决,涉及的力量包括德方的武装党卫队装甲军、第3装甲军,苏方的近卫第5、第6、第7
军事战略家、历史学家富勒穷尽三十年之心血,终于完成这本战史学方面的结晶之作。 全书共有三卷, 卷以战争历史的发端作为起点,以1572年勒班陀海战为终点,着重介绍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的西方战争历史,阐述了西方战争艺术的诞生、发展,以及西方各民族围绕地中海世界所展开的争霸历程,时间跨度达3000余年。 第二卷以英国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作为起点,以1815年滑铁卢会战为终点,介绍了文艺复兴时代、近代以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西方战史,分析了 时代降临之后,铁路、内燃机诞生之前,西方历 所发生的重大军事事件及其在历 所造成的影响,涵盖范围约300年。 第三卷以美国南北战争拉开帷幕,以两次世界大战为其高潮,讲述了从美 战到莱特湾会战期间所发生的数十场战役。并以大事记为纽带,串起了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防军:*一部 . 折戟沉沙,1942年德军历次战役》对于希特勒和德国军队而言,194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德国国防军的辉煌胜利和巨大的领土收益,都被 僵持 和 战略撤退 等关键词所掩盖。从5月在刻赤和哈尔科夫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到在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遭遇的灾难性失败,本书为这个决定性的一年提供了令人大开眼界的新观点:即1942年还标志着一种*常古老而传统的战争模式的死亡,即经*的 德国战争方式 无法应对二十世纪新式战争理念的挑战。基于自己所提出的 德国战争方式 受到的广泛批评,罗伯特.M.奇蒂诺深入剖析了发生在苏联和北非的每一场重大战役和战斗,分析了1942年的各大战役是如何与普鲁士-德国数百年的战争历史传统相结合的,书中 再现 了德国将领对战争的看法,并点评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作为《德式兵法:从三十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