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是一本历史军事地理著作。什么是历史军事地理?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认为:“军事地理学研究军事与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人文地理的一个分支,也是军事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对指导军事行动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古代的军事地理是更好地认识当代军事地理的重要条件,因此,历史军事地理又是历史地理学,也是军事地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篇章。”(史念海《河山集·四集·谭其骧教授序》)饶胜文同志的这本书所论,是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虽然不是对古代军事地理作详细的考察,但其性质是历史军事地理著作,自无疑义。 本书是一本历史军事地理著作。政治兴亡常与军事成败相关,而地理又与军事密切相关,故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对于深入认识中国历史上历代
《军事情报学博士文库:俄罗斯对外情报分析力量发展研究》尝试开创性地梳理俄罗斯对外情报分析力量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被忽视被轻视到被重视的发展历程,并在其中探寻:俄罗斯情报分析力量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动力与阻力?以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实现发展?俄罗斯情报分析力量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不足? 在大量占有手资料的基础上,《军事情报学博士文库:俄罗斯对外情报分析力量发展研究》认为,俄罗斯对外情报分析力量在国家安全需求、国家决策者、情报机关领导人、情报文化以及社会气氛与社会智力支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先后以组织建构、制度创设、文化转向为主导路径,实现了对外情报分析力量的专业化发展。
战争的指导,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是一门艺术。医生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治疗人们的疾病,减轻疾病给人体带来的痛苦,政治家和军人的目的,则是预防、治疗和缓减国际“身体”上的“疾病”——即战争。遗憾的是,这一点并非很多人注意到了。现在,治疗的技术已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战争的指导却还停留在炼金术的阶段。更糟糕的是,在本世纪中,战争又回到了野蛮的摧毁和残杀的形式。 这本书不是1789年以来的战争史,也不是仅从军事角度来观察战争的指导,而是同时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考察它们对战争的影响。为了不使本书的篇幅太长,我不打算检查所有的发展,只是选择了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事例。在探讨具体战争的章节中,我也不准备详细地讨论这些战争,只是想从中选出一些侧面,以便较好地说明他们的指导,
主权者能够依自己权利来发动战争以赢利这个信念,使得18世纪成为战争的黄金岁月。会战被理解为其中一种双方都同意接受战役结局之约束的法律程序。胜利者能获得各种战利品,甚至连其他王国的命运也被交至其手中。但是,伴随着王朝正当性在19世纪的衰落,以及共和主义情感的兴起,公众再也不能接受会战的裁决了。而且,由于现代人道主义法不提供任何手段以在战役结束时宣布胜利者并分配战利品,结果战争的暴力就会持续不断。 惠特曼在这部打破常规的精心杰作中宣称,最危险的战争,乃是我们发动的、以更高道德命令之名义来重塑世界的那些毫无法律界限的战争。
《装备保障指挥理论与方法》以装备保障指挥系统设计与使用需求为牵引,以装备保障指挥流程和任务为线索,在简要介绍装备保障指挥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系统阐述装备保障指挥程序和内容,深入探讨装备保障指挥预测、装备保障指挥决策、装备保障指挥协调、装备保障指挥控制及装备保障指挥效能评估等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对相应的理论、方法和模型进行应用验证分析。《装备保障指挥理论与方法》可供装备管理机关和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部署、使用和保障部门及装备研制单位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用书。
本书以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军民融合的重要指示为依据,遵循国发[2010]37号文件的基本精神,界定了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主要内涵,从发展动因、发展目标、发展历程、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和发展措施等6个方面,研究总结了美国、欧盟、俄罗斯、以色列、日本等国家装备建设走出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结合我国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我国装备建设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启示建议。
本书精心选取了在世界各国军队和执法部门服役的50种军警犬,对每种军警犬的诞生历史、形态特征、性格特点、种群分类、适用范围等方面均有详细介绍。全书文字通俗易懂,每种军犬都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包括整体鉴赏图、局部特写图、说明图等。另外,还加入了相关的小知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也是军事爱好者和动物爱好者收藏的对象。海报:
《俄罗斯核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深入分析了俄罗斯核战略的内容、特点、经验与教训。全书系统研究了俄罗斯在核战争观与核武器论、核力量的建设发展、核力量的运用、核力量的领导与指挥、核军备控制与裁军五大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重点分析了俄罗斯在核力量发展、运用、核军控斗争领域的特点、经验与教训,深化了国际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本书以我国推行武器装备采办制度改革急需理论研究成果为背景,内容分为武器装备采办制度基础理论、武器装备采办法规、武器装备采办组织体制、武器装备采办运行机制四篇,对武器装备采办制度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本书构建了武器装备采办制度理论体系,论述了武器装备采办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结论和重要观点,形成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武器装备采办制度研究方法。本书探索了建立和完善武器装备采办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共性规律,提出了对推行我国武器装备采办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和建议,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本书既可供军队装备机关论证制定武器装备采办制度改革方案时参考,也可为地方、军队有关管理改革研究单位借鉴,还可作为武器装备管理专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