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一场权力危机正在不断酝酿。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包括:权力中心从西方快速向东方转移;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政治上纷纷觉醒;美国在国内和国际上的表现越来越差劲。那么,这样的权力危机将会给世界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对此前一直处于权力中心的美国来说,这一改变又意味着什么呢? 显然,这一危机将对美国的利益、一些濒危国家的生存、应对核扩散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以及更广泛而言的地缘政治稳定构成长期挑战。本书认为,在危机时期,美国可以并且理应积极介入并起到领航作用。但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解决其国内问题,制订能够回应其不同地区利益的战略。美国应该在欧洲促进更大和更广泛的团结,*终把俄罗斯和土耳其吸纳进更具生命力、更大的西方。在新东方,美国必须能够平衡和安抚该地区日益崛起的大国
人们常说: 十年空军,百年海军 ,日本人仅用了四十年就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海洋舰队。本书以二战日本海军舰载兵器为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就主炮、副炮、高射炮、机关炮、机枪、鱼雷发射管等进行*方位介绍,运用大量图片、表格,细腻地展示了日本海军在二战前及二战装备并使用的各种舰载武器,并以精要文字对每种兵器进行了清晰地说明。很多资料甚为罕见,是一本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书籍,适合每位海军爱好者阅读。深*揭秘日本海上军备力量,看一代海洋霸主如何凭借大舰巨炮在这一片 蓝色国土 上乘风破浪。
《海权论》是阿尔弗雷德 塞耶 马汉的关于海战史及海权理论的作品,马汉在本书中划时代地提出了 海权 的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战略层面。他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同时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发展商船队、发展海洋贸易、建设海军基地和商港。 本书从地理位置、自然结构、国家疆域、人口数量、民族特性、政府性质等六大视角解读了 海权至上 的观点。 作为一部海权名著的同时,本书也不乏文学性,客观而生动地再现了历次海战的过程,不露声色地表达了对那些卓越海军将领的赞美,详细阐述了海权在历史,尤其是1660年地理大发现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世界史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同时论述了制海权的一些必要因素。 该书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
二战期间,被俘虏并被判处死刑的纳粹国防军逃兵有3万多人,大大超过了英美两国。 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在战斗过程中临阵脱逃,而是因不愿参与种族灭绝的罪行,冒着生命危险作出了抵抗。战争结束后,幸存下来的逃兵长期被斥为懦夫,受到社会的否定,但他们最终成功地揭露了军事法庭的不公正的真相,恢复了名誉。 本书以最后一名逃兵的生平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1941年,19岁的路德维希·鲍曼应征入伍,被分配到驻守于法国的军营。第二年,他与同乡友人库尔特策划逃离军队,不幸失败,被判处死刑,后因恩赦减刑释放,被投入入侵苏联的战争,库尔特死亡,鲍曼受了重伤。从苏军战俘营被释放后,1945年12月他回到家乡,却遭到亲朋好友的唾骂,一度消沉,终日酗酒,之后又遭受妻子去世、家庭破碎的打击,其后终于振作,在贫困中
由美国约翰 查尔斯 史乐文所*、吴征宇主编 、刘旭东翻译的这本《兴风作浪(政治宣传与日本帝 国海军的崛起1868-1922)》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极具 开创性地探讨了日本海军在1868-1922年间如何从一 个很不起眼的小部门崛起为极富政治影响力的精英团 体,如何从一个 接受各种破旧商用或军用船只的市 场 成长为世界*强大的海军之一,并*终成为日本 帝国的象征和骄傲。作者认为,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 及日俄战争中的胜利以及20世纪的崛起都应该归功于 始于19世纪70年代海军部高超的政治运作技巧,这些 成功的政治运作使海军获得了经费、舰船和经过严格 培训的专业人员。作者创造性地指出,日本海军的崛 起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国内政治并加速了日本发 展成为地区强国的进程,也从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东亚 、太平洋地区以及二战前它*重要的对手 美国的 现代史
《走向深蓝(上下)》是 话说中国海洋军事系列 丛书之一,介绍了海洋、海权、海魂;南海声索国争端频起;国家海洋主权的争端;国家海洋权益的争端;解决争端的基本原则等内容。给海洋文化建设添加一汪活水,为推动广东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建设,使我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发挥一份力量。亦可进一步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让国民认识海洋,了解海洋,普及海洋知识,激发开发海洋、维护海权的热情。这在当前,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发生于1938年的万家岭大捷,是抗日战争初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继平型关之战、台儿庄大战之后所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这次战役奇迹般地锄下了全歼日军一个师团这一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万家岭大捷胜利之时,日本朝野震动,举世震惊。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盛赞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外国《士米斯报》盛赞此次大捷“可为今后史家大书特书”。然而,因诸多历史原因,当年震惊中外的万家岭大捷却蒙上了厚厚的历史尘埃,至今鲜为人知。 该书是一部全景式描写万家岭大捷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直面历史。秉笔直书,为我们打开了有关万家岭大捷尘封多年的珍贵历史档案,逼真地再现了当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宏阔悲壮的历史风云,为后人了解万家岭大捷的真相提供了一幅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数量冠居全球,却仍在以不同形式进行扩张。冷战结束已二十余载,美军并未减少海外基地的数量,反恐战争开始后,美军更是深入中亚、非洲、中东,至今共在全球建立了近1000个大大小小的基地。 本书研究了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对全球和美国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认为从长远看,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网络实际上让世界和美国变得更加不安全。正如作者所证明的,海外基地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造成了普遍的反美情绪;侵蚀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并在如关岛这样的地区维持了二等公民体系;同时,还衍生了暴力犯罪、环境污染、践踏主权、破坏经济等诸多问题。多年以来,人们对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已经习以为常,本书作者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揭露其不为人知的一面
本书以*、近的手资料全面、详细地讲述了日本海、陆、空三大自卫队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包含了丰富的史料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本书除了全面再现自卫队的历史外,还探讨了战后日本政府和国民如何看待重新武装、三大自卫队是以怎样的的轨迹诞生和发展的,日本 正常军队 的理想能否在未来实现,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这是一位解放军大校关于在北约国家军事留学亲身经历及其感悟启示、战略思考的作品。作者以军事留学经历为基础,以西方著名军事院校围绕指挥作战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进行 魔鬼式 实战教学,与外军交往、访谈,以及对北约总部、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等军事组织和军事基地的参观访问的第一手资料为内容,从一个中国军人的视角,记述了零距离接触观察北约国家和军队的认识与思考,为我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探索强军胜战之道提供有益借鉴 同时在本书中,作者对西方国家国情民情、战争历史、武器装备、军事建设与改革、战术前沿、国家安全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对巴以冲突、苏莱曼尼事件、中美博弈、北约对俄罗斯战略压制等热点话题,给予了深具国际视角的论说
从风帆战列舰直到潜艇的时代,人们究竟是怎么在海上作战的?在发现敌人舰队时,如何立即与之战斗?为什么在木制帆船时代,几乎所有伟大的海上战役都没有结果?铁甲蒸汽战舰是如何化身毁灭使者的?潜艇又是怎样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为水下幽灵的? 从木质战舰到潜艇,从初期的海盗劫掠到二战时大西洋上的大规模海战,在《海战论:影响战争方式的战略经典》中,约翰 基根除了将 海上战争 的由来道出之外,还集中描写了四次关键性的海战:特拉法加海战、日德兰海战、中途岛海战和大西洋海战。他带我们直面这些战斗的核心,并提供了一个世纪以来海上战争的非凡全景,以及海战的演变过程。 不过,他没有谈及太过具体的战争细节,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讲述指挥官的抉择、战时的判断、战争思维,以及战术、部署和新武器带来的改变等问题上
美军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下半段和第三个十年时做出的急迫的改革姿态和举措,应当引发其他国家观察、思考、追赶和超越。而在这些改革行动中,尤以美国陆军最为突出,其在新兴科技的加持下,改变将是系统性和颠覆性的。 本书主要对美国陆军近期的现代化转型进行了介绍,并努力从中发现事物发生的脉络、背景、现状和细节。 本书可供从事系统设计理论研究等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理工科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课程教材。"
中国不想当美国的对手,但美国却已经把中国作为优选的战略对手之一。何以应对?研究其弱点无疑十分必要。老话说:打蛇打七寸。《这也是美军:美军的50个弱点》是作者畅销一时、蝉联世界军事图书榜首多年的处女作《这才是美军》的姊妹篇。本书另辟蹊径,从体制-机制、作战-训练、管理-装备、支援-文化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美国在军事上存在的50个弱点。23万字正文、5万余字注释、200余张配图,既有大量军史战例、一手资料、外国文献,也有当下的世界和独到的见解。延续作者标志性的“悦读文”文风、吸睛的标题、严谨的论证,涨知识、开眼界、促思考,让读者直呼“过瘾”:原来军事书还可以这么有趣!
本书是丛书“世界三大兵书”之《五轮书》。《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日本历代公认的第一剑手,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剑术家。《五轮书》是他临终前写下的对其一生剑术和兵法的总结。《五轮书》分为土、水、火、风、空五卷。详细介绍了宫本武藏的剑术必杀技以及独特的兵法诡道。该书融合了日本剑道、禅道、武士道等文化基因,既是一本日本剑术及谋略大全,又是一部日本文化百科,还是探寻日本人精神本源的优选读本。《五轮书》是世界兵法目前的杰作,其战略战术对于企业管理与个人成长都具备极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科鲁姆以魏玛国防军总司令汉斯 冯 塞克特领导的时代为重心,描述了一战后德国在战略战术、武器研发、编制、训练中为本国未来战争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性变革。除此之外,一批富有远见的德军军官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装甲战术家恩斯特 福尔克海姆和空中战术家赫尔穆特 威尔伯格。*后,得益于这些实干家和他们付出的努力,魏玛国防军重获新生,并由此发展出了在后来辉煌一时的 闪击战 理论。
《总体战》的主要军事思想包括:一、现代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二、总体战的基础是民族的精神团结。必须控制新闻舆论,利用一切手段进行精神动员;三、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粮食、服装、燃料等重要物资要大量储备;四、军事行动协同、突然、迅猛。要陆海空三军协同,选定最危险的敌人为主攻目标,不宣而战,集中兵力,速战速决;五、建立集中统一的战争指挥体制,以具备卓越才能、坚强品格、充沛精力、敏锐观察力的人为统帅。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对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希特勒更是将其运用于二战。
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哈特整理隆美尔二战战时文档,讲述隆美尔在法国战场、非洲战场和盟军诺曼底登陆前在法国负责防御作战的经历。罕见披露沙漠之狐的内心世界,揭示轴心国同盟还有希特勒的军队高层之间的运转内幕。
《超限战》是由乔良、王湘穗创作、销量超过百万册、多年来不断再版的经典军事著作,被《华盛顿邮报》誉为“四十年来中国在西方影响优选的一部书”。已出版日、意、法、英等多个版本,在美国等西方引起轰动;被美国西点军校和美国海军学院分别列为学员书目和正式教材;被意大利陆军总监米尼上将称为当代军事名著。本书极具前瞻性,提出“超限战”的军事概念——超越一切界限和限度的战争;手段无所不备,信息无所不至,战场无所不在;一切武器和技术都可以任意叠加;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反恐战、资源战、生态战和网络战……这个25年前中国人原创的新战争论,7年后被美国人用“混合战争论”模仿,但经典在前,无法超越。今天,《超限战》所预见的新战争,被9·11到俄乌战争及中美贸易、金融、科技战一再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