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巡洋舰史》译自日本海人社出版的《世界舰船》杂志的第54集增刊。《意大利巡洋舰史》用翔实的数据、精美的图片,以舰型的演变为线索,为您完整展现意大利巡洋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囊括了从1876年服役的最初的巡洋舰“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号到目前仍在役的“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直升机巡洋舰的全类型巡洋舰。《意大利巡洋舰史》详细介绍每级舰艇数据,同时也对意大利巡洋舰的建造、动力、武器和搭载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且对其参战情况加以概括,使读者对意大利巡洋舰的发展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广大军事爱好者图书。
王智涛珍藏了战争时期的三百余份数百万字的珍贵历史资料,其中有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决议、会议记录、领导人讲话、信函报告、期刊等,最早一份是1933年10月,由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项英签发的作战命令。《从共产国际归来的军事教官:王智涛回忆录》选录了部分珍贵史料,它不仅坚实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记忆,同时传递出大量历史信息。结合作者对人物群像、重大事件的生动、具体忆述,为今天的读者留下了回味与思考的广阔空间。 《从共产国际归来的军事教官:王智涛回忆录》以意识流的笔触记述了将军从军于国民革命军、赴苏联就读于基辅步兵学校,及在延安从事军事教育工作、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军队要职参加三大战役等事件,也记述了文化大革命中受诬陷迫害、被隔离审查流放的情况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致力于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社
战争,何时是一国以武力推进其至关重要利益的精心策划,而何时又是一国决策者误判所造成的结果?哪些因素造成决策者对其行动的影响产生误判?理查德·内德·勒博著的《和平与战争之间(靠前危机的性质)》一书以27个历史案例为基础,通过对靠前危机的起源、政治学分析和结果比较研究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 理查德·内德·勒博根据案例研究对重大靠前危机进行了分类,提出三种不同的危机类型及相应的靠前靠前条件。他通过运用信息处理的认知模型和动机模型,解释了决策者在这些危机管理中为何表现出不善于学习和做出错误指导等问题。在本书很后部分,勒博考察了危机与靠前冲突根本原因之间的关系。 本书很重要的结论是,利益的需求而非成功的机会是激发侵略的很主要原因。本书对那些强调对外政策的外部原因的理论提出了挑战。政治学家、历史学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精巧的构思对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40多年历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也对苏联对这些国家的干预、改革、执政党的重要大失误、人民群众的不满以及戈尔巴乔夫对促使这些国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作用进行了尖锐的分析。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是本书的特色,警世醒世、发聋振聩的本书的魅力。在东欧演变的意义上,读者能从书中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
一提到城市,人们自然会想到高大的楼房、宽阔的马路、整齐的街道、掩映的绿树、稠密的人群以及发达的商业。当然,城市的特征远不止这些。作为人类文明里程 碑的标记,城市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水平,代表着国家的财富和权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中心与交通枢纽。城市是一个蕴涵 信息和情报的宝藏,蕴藏着巨大的战争潜力,在军事斗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战役意义,是达成战争目的的重要手段,有时甚至是最后手段。正因为如此,自从城市 出现以来,以城市为主要场所进行的战争行动——城市战就与战争相随相伴。
肖云、黄征著的《飘扬的骄阳旗(从苏联到俄罗斯空军和防空部队)》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苏/俄空军的发展历程,以此次俄空袭“伊斯兰国”为切入,从战前苏联红军空军讲起,引申到国土防空军的建立以及在冷战时期苏联空军/防空军的建设和演进,重点阐述了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军事改革方面,尤其是空军的军事改革方面如何分分合合,历经曲折,最后又如何将空军与防空军合二为一,进而最终于2015年成立空天军的整个历程及背后故事。 该书以苏/俄空军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大国空军的发展轨迹及其在变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因而适合研究空军和军事历史的专业人员,以及具有一定军事基础的资深军事爱好者阅读。
《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生动地描写了风帆时代高峰时期,即1650—1850年发生的那些不论在当时还是整个海战史上看,都极富戏剧性的海战。本书使用了大量当时的绘画作品和电脑绘制的地图、示意图,是一本精彩的海战史读物。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的军事史学家之一。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文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本书使用了大量当时的绘画作品和电脑绘制的地图、示意图,是一本精彩的海战史读物。 安德鲁兰伯特博十,伦敦国王人学战争研究邰海军史教授。他专门从事海军和战略史的研究。兰伯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一书研究工作的继续,论证了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强调把经济和物质安全放在第一位)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优先目标(强调自我表现和生活质量)逐渐转变这一宏大主题。本书全面论述了经济发展、文化转型及政治转变这三者在时间上的复杂关系,从而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文化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并且会对政治生活带来何种影响。英格尔哈特指出,现代化的进程与工业社会的进步使得民主政治越发可能。它带来了文化转型,也就是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型,而这种转型使得民众愈发渴求民主制度并在民主制度建立时予以支持。
由阿伦·米利特、彼得·马斯洛斯基、威廉·费斯编著的《美国军事史(1607-2012)》是一部由美国军史专家撰写、用于美国大学教学的广受好评的美国军事历史著作。作为一部有三十年历史、如今又进行第三版的军事历史著作,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其性无须赘述。本书按时间顺序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了从殖民地军事斗争到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军事历史,时间跨度四百多年;没有局限于记述战争和战斗的过程,而是将军事纳入广泛的美国历史范畴之中,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制度等内容;竭力保持“史实”与“假设”之间的界限,在所提供的事实与解释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让有关美国军事史的讨论富有意义。本书旨在分析美国军事政策的演变,考察美国武装力量在执行这些政策时的特点及其活动,阐述美国军事政策对美国外交关系和美国国内发展的影
在1955年到1968年这13年间,美国执行着历重大的和最持久的扩建核力量方针,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在核武器的发射系统上,生产和部署了上千枚设计在几分钟内完成目标打击的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遂与对手苏联一起发展出了“超量杀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