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探讨了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六冕并非真实的周朝原生礼制,而是《周礼》的建构,反映的是周朝政权与神权的分配,具有“君臣通用”特点。随汉廷尊儒,中国制度史上出现了“古礼复兴运动”,其间古冕被重新采用。王朝在宗经、复古思潮促动下,重新采用占冕;同时从尊君、实用出发,立足现行品位结构而调整古冕等级。经学家对古冕的不同阐释,也引起了诸多纷争。理性化、世俗化倾向,最终导致了“服周之冕”的低落。《周礼》六冕的漫长兴衰变异,折射出了服饰与权力、学术与政治在传统中国的复杂关系。
兵人编著的《日沉孤岛(瓜岛战役)》讲述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是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荣耀。 在那场拉锯般的岛屿争夺战中,日军的战略失误使他们精锐尽失,再无力量发动攻势。美军却在那个绿色的“地狱”中得到了铁与血的磨炼,成为了能打硬仗的威武之师。 在那片热带丛林中,美军用火力战胜了日军的意志,日军的任何优势都荡然无存。如果说中途岛海战使日美双方重回均势,那么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就使美军有效掌握了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
《邓小平和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一书全面介绍了邓小平和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功绩。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转折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75年整顿,粉碎“四人帮”以后孕育历史的转机,思想解放大潮中吹响历史转折的号角等。
本书客观反映了人民政协视察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是对50年视察工作发展历程的回顾、记录和总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真实情况。
日后在东北亚史的领域中必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从《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一书的学术价值来看,卫国无疑是朝着这个目标在迈进的。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一书综合了明清史、韩国史、中韩关系史和思想史各方面的论述,可谓议论恢弘。本书的主要论点是建立在中韩文原始文献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广泛征用了英文和日文的资料,对具体事件做了详尽的分析。我可以有把握地说,能够运用四种不同语文的材料做研究,在年轻一代的史学工作者当中至今还很少有人做得到。谈到本书的深度,我想特别提醒读者注意本书对待所谓资料[即其他学者的著作]的态度。如今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历史研究早已经告别了“闭门造车”的时代。所谓“闭门造车”,就是只顾及原始文献,而不理会资料的存在,甚至以为所有的脚注都是原始材料才堪称好书
本书包含两个主题:一是探研清朝“正统观”建立的复杂背景及其内容;二是考察江南士人在与清朝君主争夺“道统”拥有权的博弈过程中,如何逐渐丧失自身的操守,最终成为建构“大一统”意识形态协从者的悲剧性命运。 “江南”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隐喻。满族作为异族能够建立起自身的统治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现了对核心文化区域“江南”的成功改造和治理,清朝对江南的治理策略与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方略颇为不同,并非传统的“汉化模式”所能完全解释。
人们必须重新思考欧洲模式。这一模式已经运转了50年之久,今天却不再有效。不仅如此,随着欧盟的东扩,一个新的时代,即边界推移和边界消失的合作时代,也开始了。这难道值得奇怪吗?欧洲化将把我们引向何方?迄今为止,它究竟做了些什么?对一个新的、更加广阔的欧洲的兴奋之情(或许还有怀疑),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欧洲直到今天仍然未被理解,未被接受。这种在历史上的、独特的跨国家、跨社会共同体的构成形式,了一切现存的范畴和构想。欧洲的范例清楚地表明,我们的政治概念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工具,离历史现实已多么遥远,已经变得多么迟钝——它们仍然被禁锢在民族主义的思维大厦和方法论之中。 究竟是什么把一个幅员更加辽阔的欧洲维系在一起的?显然,是一种新的构想,世界主义欧洲的构想!这本书所要阐明的正是欧盟的崭
本书系统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形成的过程、内容、特征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忧患与图强的互动中奋勇开拓的理念和意志。全书分为三篇:上篇为宏观描述,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忧患意识演进的历史轨迹作了宏观勾勒;中篇为微观透视,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忧患意识的个案作了具体探讨;下篇为比较分析,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忧患意识的异同作了分析对照,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发展的特点和优点。 本书是魏继昆教授多年辛勤探索而成的专著。石仲泉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严肃认真、颇具开拓性的学术力作。
《乙丑军阀变乱纪实》记述了1924到1926年间吴佩孚、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孙传芳等势力之间及其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同一时期中国北方政局的混乱状态。作者的一些分析和评论,在今天看来也颇有见地。
本书系统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形成的过程、内容、特征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忧患与图强的互动中奋勇开拓的理念和意志。全书分为三篇:上篇为宏观描述,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忧患意识演进的历史轨迹作了宏观勾勒;中篇为微观透视,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忧患意识的个案作了具体探讨;下篇为比较分析,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忧患意识的异同作了分析对照,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发展的特点和优点。 本书是魏继昆教授多年辛勤探索而成的专著。石仲泉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严肃认真、颇具开拓性的学术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