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前,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指挥下,在东北大地上发起了全歼国民党军的辽沈战役。战役的关键在解放锦州,全歼被封闭在东北 境内的47万蒋军。而解放锦州的前提条件,是在塔山一线阻击国民党“东进兵团”的陆、海、空军联合作战增援锦州。第四纵队全体指战员团结奋战,坚守塔山6个昼夜,阻击东进敌人,使其未能越雷池一步。锦州解放了!在东北境内的47万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发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东北境内47万国民党军队全被歼灭。 本书力求能历史地客观地真实再现塔山阻击战的日日夜夜。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原四纵队许多老首长、老战友们的帮助和指导,特别得到广州军区联勤部政治部的支持和帮助。
战争席卷了陆地、海洋和天空:从中国陆地到东南亚的热带丛林,战争还横跨了太平洋的广阔水域。日本帝国的扩张领土野心跟中国、美国和英国之间联盟相对抗,最终使战争成为了一场保卫民主世界的战争。这场战争还涌现了无数难以形容和难以置信的英雄壮举,以及面对着那些惨绝人寰的残暴罪行和难以言传的恐惧之时,人类为之做出的勇敢牺牲。数以千万计的普通人参加了战斗,不同的民族被动员起来参加了生与死的长期的和规模巨大的博斗。
《最后的战役:解放舟山群岛之战》是一部用纪实的方式全面反映舟山群岛战役的文学作品,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了舟山群岛战役的重要意义,弘扬了指战员们英勇、机智、顽强、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者在讲述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的故事同时,可以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近距离接触那段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
候补文官属于官僚阶层中的一部分,也是清代社会群体之一。在晚清,特别是咸丰军兴以后,由于政治变迁和社会转型,候补文官群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分布于中央和地方各省,直接参与行政和社会事务,与晚清政治之间有直接、持久和深刻的互动影响。本书以晚清候补文官群体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候补文忱与晚清政治的互动关系为基本框架和主线,概括候补文官群体的基本特征和在晚清的基本状态,分析他们的职务活动,甚至非职业务活动对晚清政治的影响。同时探讨候补官员群体在从事政治事务时,他们自身所发生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从候补现象严重化以及候补冗官问题难以克服的角度,管窥中国专制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特征。本书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851-1911年。
集体暴力中的边界激活又如何呢?当暴力从小规模迅速地变成大规模,三个过程通过在发挥作用,虽然顺序与组合不一样。首先,政治大亨从事他们的激活、连接、协同和代表工作;第二,极化通常伴随着或起因于大亨的工作;(经常是政治经纪和极化的结果),不确定性出现在边界附近。在边界附近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暴力机会一般会增加,并且更加显著。暴力机会增加的原因是:人们回应建立在这些边界上的社会安排带来的威胁,这些社会安排包括他人剥削、财产权利和内部通婚。在所有的社会互动中,暴力显著性增加的原因是:现存的非暴力程序失去了它们的保证作用。本书在广泛吸收有关论争政治的各种理论和经验资源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三件事:1、建立了思考集体暴力的方法,并说明集体暴力的种类和变化;2、辨别促使集体暴力发生和变化的机制
本书以“9·11”事件以来国际形势新发展为背景,从理论、各国的政策和实践、国际制度等多方面对反恐斗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在反恐斗争中应强调要恐怖主义的土壤,加强国际合作,重视非传统安全威胁,注意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既要善于运用还要地缘政治。
《阿伦特与现代性的挑战(人权现象学)》的作者塞瑞娜·潘琳博士,是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哲学系与人权研究所的助理教授,长期从事人权哲学研究。为了准确把握阿伦特的人权思想,她甚至花费了一年时间,深人纽约的阿伦特档案馆查阅资料。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乃是集其三年之功完成的力作。今天,关于阿伦特的著作不在少数,但从人权现象学视角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为研究阿伦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书是一部档案资料集。尽管日本帝国主义在其战败投降时,为了销毁罪证,烧掉了他们在中国的大部分档案资料,但是,记录其罪行的材料仍大量存在。这就使我们有可能把这部书奉献给广大读者。不过,由于我们力量有限,本书只能作为“选编”面世。为便于读者利用,本书按专题分卷,“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伪满和汪伪政权,东北历次大惨案,伪满警宪法西斯统治,华北大扫荡,日军在各地暴行,细菌战,经济掠夺等方面都设有专卷。选用档案资料所反映的事实,绝大部分是发生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本书由编辑组集体编辑,各卷均有专人负责。编辑人员之一贾玉芹同志还承担了繁重的译校任务。除已有译文外,凡日文档案资料的翻译,均由贾玉芹同志译校。周兴、王庆祥二同志,在本书编辑初期,曾积极参加资料搜集和选阅工作。常务副主
本书依据大量手资料,首次对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核心问题、基本观点予以通盘清理和概括,特别是对海外研究中的挑战性问题进行了系统考察和辨析,探讨了马克思中国化的思想的思想实质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伪满洲国14年所发行的邮票、明信片、邮戳等邮品进行了批判性的收录。本书从邮品上所反映的内容,揭露了日本对我国东三省的野蛮践踏,对东北资源的疯狂掠夺和对东北各族人民的残酷统治。本书不仅收集了大量以邮品作为日本侵华罪证的反面教材以警示后人,而且也填补了中国集邮界对这部分史料研究的空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露了日本侵华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