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与整个人类历史相伴而生的。由于战争的存在,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耀眼的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同时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透过这些经典战役,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血与火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 本书汇集三千多年间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生过的两百多场经典战役,将漫长的世界战争史具象化。用翔实通俗的文字、丰富生动的图片、权威的解读。把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幕后真相娓娓道来,并分析双方的军事部署、战术运用、指挥得失,带给你不一样的震撼和启示。
中途岛海战是日军和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战争转折点,美军以少胜多大胜日军,改变了太平洋战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日本海军领袖山本五十六妄图凭此战役彻底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而控制西太平洋,结果溃不成军,从此一蹶不振。中途岛海战之后,美军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日军渐渐走上下坡路。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部由战争目击者撰写的战后回忆录,真实地再现了战场上的一幕幕场景,人物鲜活、内容翔实,情节生动,铺陈详尽,可读性强。
.......
1944年8月,德军在西线溃败后,西线盟军迅速向德国边境挺进,每个人都认为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但事实并非如此。德国设法拖延了最后的失败,直到第二年5月才最终宣告投降。 《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以盟军在法莱斯的胜利和随之而来的德国军队的仓促撤退为背景,详细描述了1944年即将结束时德国复苏的*迹、盟军在阿纳姆的失败、德国在阿登的最后一次进攻,以及1945年春天盟军攻入柏林,纳粹德国最后崩溃,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争的最后一个时期。 这是一场由下级军官和其他官兵在德国国防军分崩离析时进行的战斗。该书从 "另一面 "出发,尽可能通过战斗员和平民目击者的口述进行叙述,用亲历者的声音讲述纳粹德国最终失败的故事。
1942年10~11月,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军对德、意军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进攻,这就是阿拉曼战役。此次战役,德、意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3万多人;英军伤亡1.35万人。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洲战局的转折点,从此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转移到盟军方面。 这是一场英国及其同盟国期待的胜利,鼓舞了盟军士气,加速了法西斯的败亡。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读者详细讲述了阿拉曼战役的起因、发展、过程及结局,并对战争中鲜为人知的细节进行了详细描写。为读者了解阿拉曼战役的具体过程及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1944年的诺曼底,英国新任装甲连指挥官在战场上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两周。大卫 伦德尔当时只*19 岁,是一名刚从军事学院结业的陆军尉官,他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被派往法国,以伤员替补的身份加入了舍伍德义勇游骑兵队。舍伍德义勇游骑兵队是一支由身经百战的老兵组成的装甲部队,此前已在北非沙漠中征战多年。大卫加入该部队时,已是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第5天,部队里久经沙场的老兵们并没有对这名年轻军官抱太大的期望,认为他根本活不过两周时间。然而,激烈战斗持续了数周时间,大卫在90%以上的坦克指挥官阵亡的情况下多次化险为夷,与死神擦肩而过,赢得了手下的尊重与上级的表彰,被中队长笑称为 为打仗而生的伦德尔先生 。 本书以一位年轻坦克指挥官的视角,再现了二战末年,从诺曼底入侵到德国沦陷的每一个重大事件。大卫的讲述揭露了人
《沙漠群狐:隆美尔与非洲军》从1941年3月31日隆美尔与非洲军对英军展开的一次突袭入手,以1943年5月13日非洲军投降作为结束,通过细腻的笔触,辅以大量史料,完整地讲述了二战北非战场包括阿莱曼战役、突尼斯战役、图卜鲁格围攻战、哈勒法亚山口之战在内的一系列激烈战役,以及不同阶段战局形势的变换。本书还从德军的视角出发,分析并且介绍了非洲军使用的战术及其战斗经历。但本书并不是单纯的人物传记,而是在讲述具体战役的基础上,还原隆美尔的性格和他高*的战略战术,包括那些*终未能施展出来的战术。
这本书是一份真实可*的记录,描述了一名普通前线德军士兵的战场经历,他和他的战友们在东线艰难度过的每一天 无论冬夏雨雪,他们扎根于前线的战壕或散兵坑内,日复一日地为自己的生存提心吊胆,为了自己不被杀而杀掉敌人。周围的土地经常会变成熊熊火海,他们不时感受死亡冰冷的触摸,眼睁睁看着尸体堆积如山,痛苦聆听着伤员的惨叫和垂死者的呻吟,并在噩梦中继续承受折磨,直到其中少部分人可以从地狱般的恐怖中生还。
本书是由前美国空军F-16战斗机飞行员撰写的回忆录。丹 汉普顿完整而真实地展现了美国空军的精英飞行员是如何在现代战争中驾驶战机执行各类战斗任务的。本书重点介绍了飞行员驾驶F-16突防猎杀敌方防空导弹阵地、近距离支援地面部队的过程与细节,还穿插介绍了美国空军的飞行员培养体系,即一名普通人是如何被选拔成为飞行员学员,并一步步走向精英的过程。此外还有一些对现代美国空军的组织结构、文化特性的简略介绍,并普及了大量现代战争的技术常识。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军为粉碎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攻而进行的攻防战役。亦称突出部战役。1944年秋,美、英军逼近德国西部边境。此时,希特勒错误估计形势,决心在阿登地区美军薄弱防线上反攻,切断美、英军补给线,从而迫使英美与德国单独媾和。此次战役时间长达六周,在风雪中打响。德军参战兵力为23个师,约20万人,英美军队有超过24个师60万人参战。同时,东线苏军也提前发动强大攻势,配合美英军行动。终,德军的阿登反攻计划遭破产。德军伤亡惨重,严重削弱了它在西线的防御力量和东线的机动兵力,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本书即为读者展现了此次耗时长久、规模巨大的战争过程。
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的飞机隔着铁幕对峙,世*各地发生了不少战争和军事行动,而飞机在这些战争和军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不仅对冷战时期的飞机进行了介绍,还对冷战的原因及期间的各场战争、各个军事行动进行了简述,从历史视角为读者展现飞机的运用与发展。 本书研究了二战结束到德国统一期间,在*球服役的各型主流军用飞机,包括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侦察机、巡逻机、反潜机、直升机 如*名的 雷电 鹞式 鬼怪 等。对读者普遍关注的海军航空兵所使用的舰载飞机也做了普及,如在这期间得到巨大发展的 海鹞 海喷火 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同时期各国能够携载核弹的轰炸机,如苏联的图-16、英国的3V和美国的B-52。本书作者知识丰富、绘图精美、译文通顺流畅,为广大读者生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世*军用飞机的风采。
本书是指文战争史专著《日俄海战》与《日俄战争全史》的扩展与延伸,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东方的陆与海: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海军》探寻俄罗斯帝国进击远东的强大动因,叙述俄罗斯海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终于在东北亚地区刷出存在感的过程。 《帝国海军的无畏舰时代:日俄战争后俄国海军力量的重建》围绕俄国海军战后取得的经验,讲述俄国无畏舰的诞生、发展与覆灭,以及俄国造船厂的历史。 《维也纳体系的破裂:纳瓦里诺之战》再现了木质帆船在地中海的终了之战,揭示了纳瓦里诺海战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同时也追溯了俄罗斯帝国的扩张野心。
本书的前半部分深入介绍了美加两国装甲战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进化和发展,用翔实的史料与缜密的分析,深刻剖析美加两国装甲兵装备、战术的发展脉络。本书的后半部分着重眼于美加两国装甲部队在1944年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后的表现,梳理盟军装甲部队从诺曼底的篱墙到洛林的山林间的血战历程。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亲历者回忆和数据图表,为读者展现了美、加、英、德四方装甲力量在1944年法国战场上的战斗过程与结果。
本书介绍了普法两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人事件中的博弈,以及开战前的军事动员和参战将领情况。随着法国人率先宣战,德意志军队在老毛奇的统率下沉稳应战、不显颓势,逐步夺得战场主动权,并在色当决战中战胜法军,致使皇帝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宣告覆灭。 卖点 1.精研德意志统一战争史的昆廷 巴里,通过史实揭秘两次世界大战为何难以避免 2.完整梳理普法战争脉络,解读一众普鲁士军官如何覆灭法兰西第二帝国 3.细致剖析小规模战斗,关注单场战斗对整体战局造成的重要影响 4.*选、提炼重要将领回忆录、人物传记,为读者打造身处指挥部的阅读体验 5.书内附有约百张历史照片、写实绘画及手绘战场形势图,立体展现战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