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周易全书》共六册,分为四集。*集《周易》解读,对《易经》、《易传》、易学展开解读,详细介绍《周易》相关知识。第二集今注今译,原文、注释、译文,文白对照。第三集是清代李道平的《周易集解纂疏》,是对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进行的注解,是了解汉代易学的重要著作。第四集是宋代朱熹的《周易本义》,在易学史上很有影响力。第二、三、四集均按汉时沿袭下来的 经传合编 的方式编排,即经文分上、下经,《易传》中的《彖》《象》《文言》等附于相对应的经文之后,剩余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种单列出卷进行编排,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易经》《易传》内容对应排列,更便于阅读。
犬儒原指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后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面对中国现阶段知识分子的犬儒心态、社会的犬儒主义状态,作者透视犬儒文化,对犬儒主义进行分析辩解,针对中国的信仰危机、社会颓废、人类价值、教育分歧、公共说理等,针砭时弊,鼓励人们思考和反思,共同寻求解救之道。
唯识学这门出于古印度又在中国继续得到传扬的古老的学问,素以艰涩深奥著称,以至于有人认为,如能搞通唯识学,则自可进入佛学的殿堂。而唯识学之难,一是名相繁复,二是典籍众多,且又各有系统,从而时学人难以理出头绪、把握脉络。《觉群佛学译丛:万法唯识·唯识论的哲学与教理分析》作者取唯识学两部重要典籍《唯识二十论》与《成唯识论》,并参考其他诸类唯识学重要文献及今人的学术成果,结合西方哲学的理路,诠释概念,解读文本,并进而勾勒出唯识学的结构体系,揭示其在整个瑜伽行派中的性质地位。《觉群佛学译丛:万法唯识·唯识论的哲学与教理分析》是一部思辨性强,又极研究的学术著作。
《老子疏解》以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为底本,以帛书甲本、郭店楚墓出土竹简本、王弼注本为主校本,参校以易州景龙碑本、遂州龙兴观本、严遵本、河上公本、傅奕本、范应元本等七十余种传世本,对《老子》一书进行了审慎校勘,并依勘定文字对之做了自成一家之言的训释、翻译和疏解,可谓当代人所做《老子》释读方面不可多得的佳作。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其内容主要包括两周职官制度及相关礼制。自汉代整理先秦经籍,此书得以发现而正式问世。同时,又因此书在官制、礼制上丰富的历史内涵,故为历代学人所重视,有重要的研究及参考价值。在《周礼》一书的成书年代问题上,笔者从上古“六卿”到《周礼》“六官”的制度渊源入手,溯其源,明其流,最后归结到战国初期的魏文侯身上,结论是,《周礼》成书于战国初年的魏文侯时期。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在全面梳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因与条件、社会发展与结构转换、社会发展与社会运行方式的变革、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文化传统的调适、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等理论问题,构成了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理论到实践的框架结构,既是文本依据和理论来源的挖掘和深化,也是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拓展,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视角,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马克思主义史》三卷本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的一分册,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史(第3卷)》是对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微笑着,注视着,我们现代人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
本套丛书内容广泛,涵盖了中国古典哲学、历史、伦理、诗词、兵法等文化范畴,共包括《经学智慧》、《史学智慧》、《子学智慧》、《诗学智慧》、《蒙学智慧》、《道学智慧》、《禅宗智慧》、《养生智慧》、《兵学智慧》、《处世智慧》、《名著智慧》和《资政智慧》十二编,涉及到的国学典籍一百多部,几乎涵盖了所有最经典的国学读本。读者既可以和老子论道,与司马迁讲史,也可以听曾国藩讲为政,陪李白一起作诗,参透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周易的精妙、法家的权谋、兵家的智慧 古为今用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法增慧、兵家建功、法家强业、易学广智察天人之境界;识人之道、权谋之术、用略之法 溯本寻源,尽在传统国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