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西方哲学史》共分4卷: 卷《古代哲学》 第二卷《中世纪哲学》 第三卷《近代哲学的兴起》 第四卷《现代世界中的哲学》 作者系统地梳理了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演绎与流变,深入浅出地勾勒了西方哲学的历程和重要思想,是一部集综合性与专业性于一身的著作。更为难得的是,作者极为高明地融合了史学与哲学,以清晰精练的文笔,讲解和分析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使本书既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又没有教科书式的晦涩和枯燥,不至于使普通读者产生隔阂,从问世之初就成为学术界的经典之作。因此《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认为,《牛津西方哲学史》的 专业性值得大书特书 ,《伦敦书评》也认为此书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此外,作为在国外近期出版的当代经典学术著作,《牛津西方哲学史》代表目前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具有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方法论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放时期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的发展与创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本书是目前享誉英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现象学家丹扎哈维关于主体性和自身性研究的力作。在本书中,作者没有将目光仅局限于现象学内部,而是试图通过多学科(分析哲学、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讨论将现象学置于真正的对话之中。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在追随现象学传统的同时也将其所面对的问题放置在了当代学术探讨的背景下,加入当前有关自身、意识、主体性、自身觉知等问题的讨论,使得现象学的思考得以展现其持久的生命力以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对主体性和自身性的进一步研究。
唯识学种子说通过在微分、刹那层面探讨深层心识的构造活动和存在的本质,论证了佛教缘起性空的非本体立场,属于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诠释。但是,由于受到中国固有思维的影响,中国佛学不再侧重强调法性即空性的“非本体”立场,而是把法性和心性主体结合起来,倾向于设立一种“实体化”的本体,形成了“心性本体论”。由非本体的本体诠释逐渐转向心性本体的本体诠释是印度唯识学在心识哲学层面中国化的基本趋势。
《毓老师说论语》以1999年至2000年毓老师在奉元书院讲述《论语》的内容加以整理而成。《毓老师说论语》将《论语》《》《中庸》《春秋》等经籍打通开来,阐明中国古典思想的精髓;以平视的眼光解读孔子,还原了孔子活泼、生动的本来面貌,使读者如同面对一个德望、智慧、学识兼具的温厚师长,怡然领会儒家思想的美与智慧。 毓老认为,《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发展分三个层次: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二、“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三、“吾其为东周乎?”孔子的思想随着年龄、智慧的增长而发展变化。
这本非凡的书籍收录了20世纪两位超级心智13次演讲对话克里希那穆提是备受欧美知识界推崇的心灵导师,被萧伯纳和纪伯伦认为是菩萨般的人物,而量子物理学家大卫?博姆与爱因斯坦一起共事多年,众多诺贝尔获奖者对其赞誉有加。 通过两位大师的对谈,《时空》传达给读者一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类心灵冲突的根源来自于心中的时间感,换句话说就是对未来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如果我们能够放弃心中的时间感,仅仅关注于当下,进而转化为行动,那么我们就不必为那些已发生或者未发生的期望和幻象而自寻烦恼,并极大的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更进一步,他告诉我们应该放弃那些已有的试图帮助我们解决心灵问题的任何理论。虽然这些理论试图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但是在给予我们新的期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够放弃心里所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两篇是未刊的随想与短论的缀合;第二部分,十一篇,主要讨论晚清至民国的思想学说史,有两篇首次全文发表;第三部分,四篇,内容均属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问题;第四部分,包括十二篇杂文,或可作谈资。
本书记述了先秦时期的主要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与著作,以及后人对它(他)们的研究。首先从总体上论述了诸子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诸子之“九流十家”及最初的子学史观,诸子之发展脉络与综合统一;然后分别论列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阴阳家与杂家。本书涉及到的主要思想家、学者、学说或著作有:孔子、孔门弟子、孟子、荀子、晏子;老子、文子、列子、杨朱、庄子、管子与稷下学派、《黄老帛书》;墨子及其学派;李悝、申不害、慎到、商鞅、韩非;邓析、尹文、惠施、公孙龙;孙武、吴起、孙膑、尉缭;邹衍与阴阳五行学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等。书中分章列有历代子学研究者关于某家子书的主要整理与研究书目。
雅克·比岱说,这部书稿“是阿尔都塞思想理想的入门书”。巴利巴尔说,“这个文本已经成了、并将继续是阿尔都塞重要的文本之一”。《论再生产》集中、地展现了阿尔都塞对“历史科学”的真正贡献,甚至可以说,这是他的一部在“科学认识”的意义上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著作。 阿尔都塞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过,马克思为“科学认识”开辟了一块新大陆,即“历史大陆”,马克思因这个开创性贡献,而类似于科学史上的泰勒士和伽利略前者开辟了“数学大陆”,后者开辟了“物理学大陆”;后来阿尔都塞还提到弗洛伊德也为科学认识开辟了一块新大陆,即“人的无意识”。所以在他看来,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是出生于19世纪的两个伟大的人。 阿尔都塞所说的历史科学,就是关于社会形态及其变化的理论。但他在谈到马克思开创的这门新科
《列宁、黑格尔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种批判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部分:列宁论黑格尔和辩证法、第二部分:1914—1923年列宁论的辩证法、1954年至今:列斐伏尔、科莱蒂、阿尔都塞和杜纳耶夫斯卡娅、参考文献、索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