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清康熙帝亲政以后,非常重视经史等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于康熙十年,力主将经筵大典变更为经筵日讲,选择当时的高官重臣作为日讲官,选取四书五经及《通鉴》等治乱兴衰之典籍而 讲贯绎 ,希望借助经筵日讲让内阁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学习汉儒经学,统一认识,甄别治国方略,拨乱反正。从康熙十年四月开始,到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止,通过长达十五年的日讲学习,康熙帝对儒学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并吸收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作为自己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结合当时的国情,施仁政于天下。 由康熙皇帝主持的这次中国历*长的帝王读经,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讲义资料。康熙甚为重视,命进讲大臣等将之整理成书,刊印成册,以此
《罗摩衍那》全诗共分七篇,约有24000多颂,主要描写英雄罗摩和他妻子悉多一生的故事,是一篇颂扬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颂歌。其中, 童年篇 叙述罗摩王的诞生、成长、降魔、与悉多结婚的过程。 阿逾陀篇 叙述十车王的宫廷斗争和罗摩继承王位的故事。 森林篇 描写罗摩在森林中寻找和营救悉多的过程。 猴国篇 描述罗摩与猴王互相帮助,解救危难,后结盟的经过。 美妙篇 写猴王哈奴曼过海侦察,寻找悉多,大闹楞加城的斗争。 战斗篇 描绘罗摩率猴兵与魔兵搏斗的情景,后夫妻团圆,得胜回国。 本书是一部以梵文写就的伟大史诗,被誉为印度国宝ji文化遗产,是印度文化的源头,对整个东方文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你的命运你做主 趋吉避凶不求人 探寻易经密码 解决人生困惑 探究自占自解 的奥秘,把握乐天知命的无忧人生! 随书赠送《大道口》手册;价值398元《易经思维》线上体验课;精美书签一枚 请读者扫描曾仕强纪念文库上面的二维码,关注易经思维服务号以后,点击下面的 易学就会 菜单,扫描弹出来的易学就会宣传页上面的二维码,加对方为好友即可报名学习。 自曾仕强教授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典之际受邀百家讲坛之《易经的奥秘》以来,同名图书相继登上当当网、卓越网、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全国各大书城榜首位置,销量过百万册,掀起了一轮全民学易的浪潮!本书先后荣获年度畅销书、十大途书、*受大学生欢迎的图书等一系列奖项。 因《易经的奥秘》仅仅是《易经》普及本,根本无法满足
自曾仕强教授2009年国庆60周年大典之际受邀百家讲坛之《易经的奥秘》以来,同名图书相继登上当当网、卓越网、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全国各大书城榜首位置,销量过百万册,掀起了一轮全民学易的浪潮!本书先后荣获年度畅销书、十大途书、*受大学生欢迎的图书等一系列奖项。 因《易经的奥秘》仅仅是《易经》普及本,根本无法满足广大《易经》爱好者的学习需求。在数以百万计的曾仕强粉丝的热切期待中,2010年举世瞩目、规模宏大的上海世博会盛大开幕,东方卫视于7月下旬隆重推出世博讲坛栏目《世界文明讲坛》, 并于10月15日隆重推出压轴大戏 曾教授主讲的21集系列讲座《易经的智慧1》,首次对中华传统经典《易经》64卦的前八卦进行逐卦逐爻的细致分析。同名图书《易经的智慧1》上市出版,年销量超10万册。 时过一年之
1903年,第尔斯(Hermann Diels,1848 1922)出版《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后经过修订增补,在其生前于1906年、1912年、1922年出版第二、三、四版。其学生克兰茨(Walther Kranz,1884 1960)在1934年、1952年分别出版了第五版和第六版,以后各版都是对第六版的重印。本次影印的是1964年重印本。 原书共三册,、二册是文本,第三册是索引;本次只影印、二册,并将这两册合刊。全书共收录了90位哲学家的古典文献,体例分三部分:A部分是历史上对哲学家生平和学说的言论汇编;B部分是哲学家的残篇,该部分都翻译成了德文;C部分是拟作或伪作。
《概念与类比》 自《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面世以来,侯世达在许多作品中一再强调他的哲学:人类伟大创造性的核心机制在于类比。类比即流动性概念间的转换,这些概念从一个复杂的多层架构中涌现出来,该架构中交织着诸多 自下而上 和 自上而下 的影响。作为侯世达与 流动性类比研究小组 多年实践工作的集大成之作,本书对一系列旨在模拟创造与类比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清晰的解读,既延续了侯世达早期作品的核心主旨与创作风格,又进一步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古怪与精妙之处,充斥着对人类创造性本质的深刻洞见。
《尼采的沉重之思》基于施特劳斯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尼采讲座的授课记录稿,由杜兰大学哲学教授维克利编辑整理而成。施特劳斯一生共三次讲授尼采,本稿是第二次讲授,讨论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与《道德的谱系》三个文本。 施特劳斯的这次讲课主题是尼采对自然问题和真理问题的思考,以及尼采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努力如何使得尼采思想矛盾重重。施特劳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图是思考哲学是否可能这个大问题。尼采的困境在于,试图在历史意识的基础上,重新找回自然,并为自然祝福。施特劳斯的讲述细致入微地呈现了尼采所思的沉重性,并告诫听众,尼采的思考至今仍有重大意义。中文版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重拟了标题,即《尼采的沉重之思》。 此外,施特劳斯于1962年专门讲授过《善恶的彼岸》,但仅留存下来两讲,附
我国自古就是个重视典籍的国家。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文字本身的偏爱,文字阅读成为一种超越日常心境的快乐,进而又能于此获取知识,通晓道义;另一方面则出于对传统的偏爱,既然无法以单纯的记忆去保存和回溯传统,那么书籍自然便成为再现传统,认识传统的*载体。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典籍中,“四书五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淳熙年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熹将这四种著作用作小学教科书,并为它们作了注解,叫作《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四书》一名由此得以流传。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多从《四书》中出题,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考生的书。《五经》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
徐梵澄是传统意义上的士人。不仅通晓国学,并精通梵、拉丁、古希腊等9种语言,在中西哲学、宗教、文艺、诗歌每一领域都做过深入研究,是位集中、印、西学于一身的哲人、学术大师、翻译家。徐早年追随鲁迅,是其宠爱的弟子。曾受鲁迅嘱托翻译尼采著作,被称作汉译尼采贡献突出的翻译家,更是汉译印度古典的集大成者。 《徐梵澄文集》收录了徐梵澄早年翻译的尼采《苏鲁支语录》、《尼采自传》等,亲自修订过的译作《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关于古印度文明的经典,以及阐发中国哲学的《老子臆解》、《陆王学述》等著述。文集还首次出版了他的五部英文著作,《小学菁华》、《孔学古微》、《易大传——新儒家入门》等,其初衷是向西方介绍“孔学、小学及中土所传唯识之学”。 文集包括徐梵澄翻译的印度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大量著作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权威的经典著作。含《道经》三十七章及《德经》四十四章。道家学说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虽经两千多年,《道德经》的深奥义理依然如清泉上涌,探之不绝。它似乎适用于任何情况,就像一个*公式,可以套用在任何你要解决的问题上,你一定能够从中获得圆满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