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红楼梦》的哲学内蕴,是红学史上部系统的《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解读了《红楼梦》文本,提出《红楼梦》的本然结构源于远古神话原型,然后演绎为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与儒、佛、道三重哲理,由此逐步深入,终于解开了被列为《红楼梦》十大谜之最的主题之谜。 本书是红学史上部系统的《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作者梅新林先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解读了《红楼梦》文本,提出《红楼梦》的本然结构源于远古神话原型,然后演绎为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与儒、佛、道三重哲理,由此逐步深入,终于解开了被列为《红楼梦》十大谜之最的主题之谜。 本书深入探讨了《红楼梦》的哲学内蕴,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1995年以来社会运动的高涨重新激活了关于法国阶级斗争的争论:我们是否面临1980~1990年代被忽略的各个社会阶级的“复出”?鉴于近30年来社会学已经颠覆了有关社会冲突主要角色的理论,这种“复出”是否只是错觉? 今天雇佣劳动正在走向普遍化乃至全球化的同时,也在走向分化。智能职业与操作性劳动、受到身份保护的员工与临时工之间的深刻的文化差距,使得各种形式的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汇流变得尤其困难。然而,“运动主义”的集体行动难道不是扩大公共空间的一个因素?从中难道不是可以窥见政治合法表象重构和社会解放新前景重建的一个强大因素?这部集体著作提供了关于这些总题的社会学反思的基础,特别是重现了2004年《今日马克思》杂志组织的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社会学分组的热烈争论。
一本“教育”徐小平们的书。 一本词语之书:表演、偶然、身份与我们,这些词语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一本人生哲学之书,由四个词语构成的人生哲学。 一本管理之书,讨论一个终极的自我管理问题: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 一本“轻”口味的学术之书,或者说是一本“重”口味的随笔。 一本通往“思想的郊区”的书。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布罗茨基说:“郊区——这是世界的开始,而不是它的结束。这是习惯性世界之结束,但这是当然大得多、多得多的非习惯性世界之开始,对吗?原则上思想是这样的,来到郊区你离世界上的一切更远,来到真正的世界。”
《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以当代分析哲学的原则和方法为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进行辩护,这个理论有时被称为技术的解释,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经济结构又决定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柯亨独特地论证了决定者功能地解释被决定者,这种“功能性解释”既承认被决定者的作用,又有效地说明了决定者的首要性。为了清楚地区分解释者和被解释者,柯亨以社会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一基本的区分为线索,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屋建筑等等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作了精细的区分和澄清。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最近十多年来在《教学与研究》、《学术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校理论战线》、《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的4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理论见解和实践建议。这些论文所作的研究,对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是英国当代有名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源头。在哲学上,他的《过程与实在》堪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相媲美;在数学上,他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堪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相比肩;在教育上,他培养的罗素、奎因、凯恩斯是各自领域的名家翘楚。《科学与哲学论文集》是他生前编辑的很后一部著作,内容涉及其生平和哲学、教育、科学思想,对研究怀特海的心路历程和真灼睿智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相继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来。这段经历让弗兰克尔不但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富光彩的见证。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这位历经沧桑的圣者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80岁竟然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本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并入选香港大学50本图书。到,它被翻译成24种语言,已达1200,。在弗兰克尔逝世18年之际,华夏出版社特此推出珍藏版,让《活出生命的意义》从不懈怠的生命热情在这个虚无日盛,意
作者简介:LuisPalauwaornintheprovijceofBuenosAires,Argentianin1934.HeattendedSaintAlaban'sCollege,aBritishboardingschoolinArgentina,partoftheCanmbridgeUniversityOverseasProgram.In1961,hepletedGraduateProgram,MultnomahSchooloftheBible(nowMultnomahBiblicalSeminary,Portland,Oregon).Amongthehonorshereceivedare:HonorarydoctorateofdivinitydegreesfromTalbotTheologicalSeminaryinLaMirada,California;WheatonCollegeinIllinots;andGeoreFoxCollegeinNewberg,OregonaswellasHonorarydoctorateoftheologydegreefromMarianoGalvezUniverstigyinGuatemalaCity.Mr.PalaumittedhislifetoJesusChristatage12.Atage18,beganprechingonweekendswhileworkingatanArgentinebank.By1957,heandseveralotheryoungmenorganizedatentevangelisandradioministryinArgentina.Mr.Palauhaspublished45bookletsinEnglishandSpanish,includingHightDefinitionLife(RevellPublishing,adivisionofBakerPublishing,2005),It'saGodThing(Doubleday,2001),WhereIsGodWhenBadThingsHappen?(Doubleday,1999),GodIsRelevant(Doubleday,1997)andTheOnlyHopeforAmerica(GrosswayBooks,1996).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苏格拉底说,“人要过一种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约束地嬉闹作乐。”他的学生、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卜却认为,“纯粹的快乐才是生活的目的。”而在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眼里,“不想太过悲惨的话,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不过,罗素却认为,叔本华其实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伪君子。——我们刚以为找到了人生意义,他们又把答案改了。丹尼尔?克莱恩带我们进行一次奇妙的哲学之旅,在金句中带我们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本书的《周易的智慧与魅力》篇,可以说是一篇非常简明的概论。对于想进入《周易》智慧之门的人,认真读此篇定会得到帮助,甚至能开启思之妙门。本篇在指出《周易》的基本特征之后,主要是在其无限能指的意义上,或可能给人以无限启迪的意义上,加以阐发。谈到《禅悟的智慧》篇,其内涵对于当代中国学人而言,大多都变得生疏了。这也显示出20世纪初以来,中国学人与传统文化断裂的消极后果。汉代传人中土的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在反复冲突和融合中,终于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禅宗。这朵中外文化融合的奇葩,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或塑造及其旺盛的生命活力,使得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的人,如果不懂得禅宗,就不能真正领会中国隋唐以降中国思想文化的真切内涵。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BellamyFoster,1953-)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著作。在英语世界里,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了到目前为止的肇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股西方思潮的和最高水平,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从生态角度重新梳理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本书系统地厘清了福斯特的生态唯物主义思想、物质变换裂缝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的理论剖析;进一步地,通过比较福斯特与另两位学者(詹姆斯·奥康纳和A.施密特)的思想上的异同,揭示如下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一、经济和政治,哪一个是解决生态危机、建构生态文明的主要手段?二、自然是完成了的还是生成着的?本书对我们研究西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建构中国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