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EcologicalMarsm)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颇有影响的“绿色运动”中,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之一,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跃的生长点。美国纽约政治学教授R.奥尔曼把它列为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的生态问题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解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等内容。
历史哲学在俄罗斯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实则在斯拉夫派与西方派探索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有关争论中,已关涉到历史哲学中的诸多问题。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哲学思想正是建构在这一理论传统基础之上的,且体现出了俄罗斯历史哲学的典型特征。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哲学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应对时代性危机的产物。在别尔嘉耶夫看来,自19世纪末期以来,人类社会“已处在剧烈的火山迸发之口”的危难时期。面对着世纪之交不仅俄国而且整个世界范围内社会的动荡、时代的转换、精神的危机与价值的虚无,别尔嘉耶夫在对时代性危机的实质进行分析基础之上,力图通过历史哲学思想的建构来克服这一危机。本书对别尔嘉耶夫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生成机制、批判对象、建构等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意义与限度。为广大中国学者研究当代中国
一本“教育”徐小平们的书。 一本词语之书:表演、偶然、身份与我们,这些词语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一本人生哲学之书,由四个词语构成的人生哲学。 一本管理之书,讨论一个终极的自我管理问题: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 一本“轻”口味的学术之书,或者说是一本“重”口味的随笔。 一本通往“思想的郊区”的书。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布罗茨基说:“郊区——这是世界的开始,而不是它的结束。这是习惯性世界之结束,但这是当然大得多、多得多的非习惯性世界之开始,对吗?原则上思想是这样的,来到郊区你离世界上的一切更远,来到真正的世界。”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它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期望这一本书能够取代通俗心理学家在电视上的夸夸其谈,或阻止书店中庸俗心理学书籍的猖獗泛滥。但是,它到少使得人们对关系科学的认识向着更加学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本书关注的所谓“亲密关系”,即指人们的思想、感受与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是如何相互联系。为了
《李叔同说佛(彩色图文本)》的作者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这是我们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时下的书籍,大多只是供人匆匆一览,禁得起反复阅读,反复领会的经典屈指可数。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其间还配有弘一大师亲笔手书的格言,并有其学生丰子恺的插画,与星云法师的评注一起完美合璧。 本书收录有《弘一大师讲演录》、《格言别录》、《李叔同诗集》等,主要
本书以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为蓝本,以强化教学要点、活化教学过程、激活课堂教学为编写理念,并通过 教学案例 、 思考讨论 、 案例点评 、 教学建议 等模块设计来实现这一理念,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目标。本次修订版贯彻和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加了一些更加鲜活的典型条例。本书的独到之处是,既沿袭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和脉络线索,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取材,力求有针对性、适切性、实效性,又严格遵奉教学内容的内在理据和逻辑理路,努力契合当代大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最近十多年来在《教学与研究》、《学术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校理论战线》、《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的4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理论见解和实践建议。这些论文所作的研究,对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着眼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变迁,探讨与此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念问题。依据价值观念的特性引入解释学的方法,从方向性和解释性说明价值观念的独特之处,揭示出价值观念冲突的四个深层含义,阐述了价值观念发生变迁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对价值方向、价值标准、价值解释、价值竞争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对价值选择、价值根源、价值背景、价值合理等问题也作了充分的讨论,此外还涉及到价值、价值循环、价值危机、信仰危机等比较奇特的价值现象。最后从价值本位、价值归宿、道德“滑坡”、劳动价值等方面,对中国当前社会价值观念状况作出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是影响人类历史的思想巨人。他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其思想中最富创新性最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部分。作者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在逻辑出发,深入挖掘并系统梳理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针对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喧嚣,作者立足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在与西方发展理论比较的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而深刻地分析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从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建构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颇富启发意义的理论设想。阅读本书,你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西方发展理论相比较的优越性、它的当代价值以及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会有更深的理解,对于在追求理想社会的途程中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