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是物质本原气自旋轨迹和结构,太极辨证法是宇宙真理的自然常道法则的昭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是太极辨证法的经典表述,条贯太极模式正反二仪四象八态细化太极和谐六大层次七阶八象会通六种太极文化哲学成果,首倡太极辨证法,太极和谐文化世界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东方哲学烛天地照亮人类未来。
本书试图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视角,以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互动为主线,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演变轨迹,认为推动思想演变的主要因素有时代主题、国际共运主角以及国际社会结构与进程等。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体系构成、马克思“国际政治的秘密”概念的确切含义、列宁是国际主义者还是民族主义者、斯大林“总危机与战争不可避免理论”的背景、毛泽东思想中的国际主义基调,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新国际主义萌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结论认为,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要走一条适应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大国成长道路;在肯定国家根本利益的同时,追求一种符合国际社会需求与大国责任的新国际主义,这也是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基本要义。
宣传、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钱学森学术生涯后期的重点之一,而且成绩斐然。本书考察了钱学森哲学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和时代背景,分析了其哲学探索的指导思想和知识基础,核心部分是对钱学森构建的由一个殿堂(辩证唯物主义)和11架桥梁(哲学分论)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梳理,揭示他如何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扎根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问题,最后从三个不同视角论述了钱学森哲学探索的重大历史意义。本书适合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及社会人士、高校师生阅读。
可以说,有一个大观念贯穿着这四个讲演。这一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本上属于欧洲政治和社会理论的主流传统……马克思思想具有潜在的统一性……在一个更深且历史范围更广的层面上,它表明从最早的源头上就镶嵌在欧洲思想里的两种基本视角完成了统一;两种视角走到一起,这本身就是对现代性的本质定义。这里所称的我们传统的两种根本视角,是经由很多源泉“蒸馏”的过程得来的结晶……一方面,这里提出欧洲政治和社会理论包含一种的传统……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包含一种理解的传统,以及一种主要来自唯物主义及现实主义之古代哲学的冷静的、“科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现在也许可以越来越清楚和显著地看出来,它的“诞生”恰恰是西方政治和社会理论的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从真空中出现的,它也没有走进
本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支柱的十三部经典著作进行全面介绍和疏解的一部。它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有关“十三经”的基本知识,从而把握儒家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其中涉及到的礼仪、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十三经”在中国文化思想领域的影响和走向,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经学、小学诸学派不同的学术成就,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书对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诸经的内容、成书背景、编撰情况及其版本源流,进行了较详细的解说。本书既可用作本科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也可作为广大读者学习国学的参考辅导读物。
《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力求较全面地反映中国从上古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历代社会思想的基本面貌。全书共分为六卷,本书为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卷。本书是中国社会思想史教学与研究的参考书,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拓展研究领域。本卷资料选辑以经典文献和经典思想家的著作作为中国社会思想研究的选材对象,通过经典著述中反映的社会思想,引导研究者及其它读者深入探索资料文翰中更广阔范围内的社会思想。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书在每一部分原文之前都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主要学术成就,并对每位思想家的社会思想作概括性介绍。本卷包括:陆贾《新语》、贾谊《新书》、刘安《淮南子》、董仲舒《春秋繁露》、桓宽《盐铁论》、戴圣《礼记》、扬雄《法言》、王充《论衡》、《太平经》、王通《中说》、慧能《坛经》、
该书讨论了助勘式工具(heuristictools)在科学实践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以此形成全新的科学合理性观。还讨论社会性分布的认知资源如何有助于形成具有一般性的科学概念,以及认知科学的经验研究成果如何有助于自然化的知识论和自然化的科学哲学。作者所提倡的这条进路有助于对以上几条进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给出颇为系统的回答。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智慧作了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作了批判,立足于唯物主义和现实人道主义立场,从“现实的人”出发,提出了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宏大理论体系,并将其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系统介绍了智德的修身内涵和治事与治世意义。智德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子系统之一,本质属性是一种德性能量,既具有品格性,也具有能量性,是构成万物生命活力的先天之本。智德属于一种天阳能量,畜养心识而产生后天智识。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分为“智德”、“培智”、“益智”、“明智”四个部分,重点对智德修身的基本理论,老子上善治水的思想以及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论述。通过谈文论字,对智字的本义、释用和分类,智德的定义、内涵以及智慧与愚昧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析。对智德的廉、耻、检、勤四个子系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阐释了如何培智进贤。详细讲解了智德修身的内在生理机制,并解析了益智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耳识的正善治促进智德修身。后通过几则明
该书分《导言》、《总论》、《思想历程》、《反思与探索》、《简短的结语》五个部分。《导言》是全书提纲挈领的概述。《总论》编明确地提出了本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着重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意义、内涵和前提性问题,以详实的材料和严密的分析集中批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可能”和“不必要”的观点,论证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进程》编按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到现在的时间顺序,详细分析了一系列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阶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中艰辛探索和开拓创造的足迹,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的继续和发展。《反思与探索》编在前
齐奥尔格.西美尔同马克思、韦伯并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理论三大经典思想家。他对金钱和货币不厌其烦的耐心剖析,对大都市现象学式的揭露,对日常生活碎片般的展示,都给人非同寻常的思想体验。本书是西美尔的文集,他的一贯主题、片段风格、暧昧行话、理论气质和哲学性情,在书中都表露无遗。
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问题、人的问题与价值观问题、世界历史理论与现代性问题、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等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成果颇丰的研究领域,成为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深刻社会转型的理论见证。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这些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作了颇有特色的解读、研究和阐发,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读者有借鉴意义。
中国物资出版社即将出版的《阴谋阳谋》一书分为九章,用古代阴阳观念阐释做人做事的道理,阴阳观念在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之初它就已经出现了,是中国哲学文化的最基本观念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