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女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性学著作。此书据后人考证,可能是在战国至两汉之间完成,并在魏晋六朝民间流传修改的。书名最早出现在晋朝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作者不详。此书原已失传,但后来发现日本人丹波康赖于982年编成的《医心方》一书中曾收集此书,现在人们所见到的《素女经》就是《医心方》所收集而经清代人叶德辉辑入《双梅景暗丛书》。 《素女经》在男女性交方面,提出了较的论述。首先提出了后世道家大力倡导的所谓“延年益寿”之法,即巩固精关,“莫数泄精”。又提出了性交应使男女双方同享快感,共同受益,必先有“爱乐”然后行,做到“相感而相应”,最忌讳的是“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因此,提倡“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悦心”。在男权社会中,
本书是关于研究 诠释学 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 体验 一词的历史、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偶缘物和装饰品的本体论根据、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方面的内容。
本卷是书信部分的首卷,收入1837年至1848年1月底以前马克思恩格斯的书信。他们在1844年8月在巴黎会面并开始合作以前的书信,分别收在本卷、2部分;;1844年8月至1848年1月的书信收在第3部分;附录收入这一时期马克思的父母等家人给你的信。 这些书信内容极为丰富,涵盖面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其中许多精辟的见解、深邃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补充、丰富和发展。不省书信对某些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新的探索,提出一些有待进一步发挥的闪光思想,具有独立的理论价值。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的地位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张世英文集》第八卷收《中西文化与自我》一书。作者在此前出版的《哲学导论》和《境界与文化》两书中所倡导的,都是要建立一种主客二分式和自我主体性的"新的万物一体"的哲学观。2007年,我国当代心理学家朱滢先生送了作者一本新著《文化与自我》。他在书中用大量社会调查和心理实验证明:当今的中国人,甚至年轻人的自我观,还属于传统的"互倚型自我",是"更依赖于别人的观点",比起西方人的"独立型自我"观来,较少个体自我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朱滢的这一论断是科学研究的结论,不是他个人的随感之作。作者大受震动,深感中国传统的"更依赖于别人"的思想根深蒂固,需要在伸张自我、吸纳西方人"独立型自我"观的优点方面,做点"补课"的功夫。这本《中西文化与自我》意在从对"自我"的主体性与个体性本质的阐释中,从中西两种自我观的比较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和中国文化传统之间双向建构的互动关系。关系的展开表现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又凝结生成为“实践观念”和“理论观念”的成果形态。本专著从哲学解释学角度,注重史沦结合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蕴涵的实践和文化历史内涵。通过“关系”的诠释,“过程”的描述、“形态”的建构、历史经验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一种总体性的研究,以观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本套丛书内容广泛,涵盖了中国古典哲学、历史、伦理、诗词、兵法等文化范畴,共包括《经学智慧》、《史学智慧》、《子学智慧》、《诗学智慧》、《蒙学智慧》、《道学智慧》、《禅宗智慧》、《养生智慧》、《兵学智慧》、《处世智慧》、《名著智慧》和《资政智慧》十二编,涉及到的国学典籍一百多部,几乎涵盖了所有最经典的国学读本。读者既可以和老子论道,与司马迁讲史,也可以听曾国藩讲为政,陪李白一起作诗,参透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周易的精妙、法家的权谋、兵家的智慧……古为今用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法增慧、兵家建功、法家强业、易学广智察天人之境界;识人之道、权谋之术、用略之法……溯本寻源,尽在传统国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