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精装本。 《中国哲学简史》出版后,许多读者建议出版精装本,这样更方便读者阅读和收藏。本书是根据作者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由涂又光依据美克米兰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译。本书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及有关问题,它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选材精当,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的见解、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本书在世界各地有数种译本,一直是各大学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颇有世界影响。对当今的读者,同样不失为教益极大的文化经典。
2006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版,此次再版作者对此书作了全面修订。本书是研究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专著,对梅洛-庞蒂早中晚三期思想都有较全面的介绍。
笛卡尔(1596 1650)的《哲学原理》以拉丁文写成,1644年首次出版,1647年被译为法文出版,笛卡尔为法文版作了序言。1927年,伦敦 人人丛书 节选了部分章节,出版此书英译本,关文运译本即据 人人丛书 英译本译出,由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方法论》1637年首次出版,关文运将其译为中文,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以《笛卡尔方法论》出版,译者署名关其桐。本书所收《方法论》即据1935年繁体竖排本整理,原书附有关文运编译的 笛卡尔传 ,现调整为本书附录。
与本系列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是一本轻松诙谐的小书。在如今这个 禅 已经被无数的励志读物打扮成心灵鸡汤的时代,本书势单力薄地以《坛经》为经线,厘清 禅 乃至整个佛学的本来面目,并为《坛经》清晰梳理出其印度佛学的理论背景,有理有据地挑战着 禅宗是中国本土佛教 的传统看法。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zui后有必要提醒读者的是,本书虽然采用了诙谐通俗的行文风格,但仅适合于那些怀有纯粹的文化趣味的读者,如果你需要的是任何形式的心灵慰藉、人生感悟或关怀,那么还是放下这本书为好。
《中国哲学小史》是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精华之作,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地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简洁而深刻,生动而详实。 此书为插图导读版,有趣的哲人形象,轻松的阅读指南,与冯友兰毕生的哲学思想一起跃然纸上。
《易源易法:易经的渊源与推算体系分析》作者通过归纳总结二十余年学习研究易经的心得,将易学中神秘文化部分(命理学、卜筮、皮纹学、堪舆学等)的有关知识和规律进行系统的归纳、分类和比较,从而以全新的角度对易经的渊源与推算体系进行了分析。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巨著。他认为当时的哲学界一片混乱:独断论者内部分裂,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唯理论者与经验论者莫衷一是;怀疑论者粗暴地反对其他所有理论。曾经被认为是 一切科学的女王 的形而上学陷入了危机。这是人类理性生死存亡的时刻,康德希望重建形而上学,使理性为人类启蒙。他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了理性的根源、范围和界限。康德哲学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被称作哲学上的 哥白尼革命 。《纯粹理性批判》与康德的另两部著作 《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被称为三大批判。
从《五蕴论》到《百法明门论》,再由《唯识二十论》到《唯识三十论》,如是次第研习唯识学的原典,是许多学习者采取的路径。今即依此,编排本书: 1. 将世亲菩萨《大乘五蕴论》与安慧菩萨《大乘广五蕴论》合编,使论文一一对应,便于比较。 2.《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略录名数解》,世亲菩萨造论,窥基法师于《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六百六十法中,提纲挈领,取此百法名件数目 。 3.《唯识二十论述记》,世亲菩萨造论,窥基法师述记;述记文前有△者,乃科判标识。 4. 世亲菩萨《唯识三十论》;而玄奘法师糅译印度十大论师释文而成的《成唯识论》,本社另有 金陵本 影印出版。 除以上四部论外,本书还收入:5.《六门教授习定论》,无著菩萨造颂,世亲菩萨释;6. 陈那菩萨《观所缘缘论》;7. 商羯罗主菩萨《因明入正理论》;8. 玄奘法师《八识规矩
本书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的桎梏,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他探讨了上帝是否存在、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他从 我思故我在 的命题出发,推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确立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本书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直接引发了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风潮,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 奥勒留一生的哲学践行 面对不确定的人生与命运, 斯多葛哲学如何帮助他安顿灵魂,启迪智慧 马可 奥勒留是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也是斯多葛哲学家。在命运多舛的一生中,哲学给了他指引和智慧。他的伟大不仅因为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也因为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世界性精神财富 《沉思录》。 在《像罗马皇帝一样思考》一书中,作者带领我们与古罗马皇帝马可 奥勒留一起踏上人生之旅,跟随他从哈德良宫廷的年轻贵族,逐步成长为罗马帝国大权在握的皇帝;见证他如何在一生中历经困顿、危难和极度的心灵挑战,依然保有一份内心的宁静明澈与高贵的人格。 作者展示了马可 奥勒留如何借由斯多葛哲学,建立起强大的精神韧性与情感弹性,应对外部世界复杂的挑战和巨大的逆境。同时,他也邀请我们
本书收唯识的论典如下:1. 将世亲《大乘五蕴论》与安慧《大乘广五蕴论》合编;2. 窥基《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略录名数解》;3. 窥基《唯识二十论述记》;4. 世亲《唯识三十论》;5. 无著、世亲《六门教授习定论》;6. 陈那《观所缘缘论》;7. 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8. 范古农《八识规矩颂贯珠解》;9. 附录范古农《法相学课本序》。
本书以梅洛‐庞蒂晚期思想为发展线索,以福科对现象学的批评为收束点,透过梅洛‐庞蒂思想与胡塞尔、柏格森、列维纳斯、福科、德勒兹等哲学家的哲学论辩系谱,将议题部署于三个思考平面上: 身体现象学与身体感 现象学之后的视觉存有学 身体现象学与文化批判 。本书将现象学置入现代人文科学的历史系谱,让我们看到了现象学的极限与法国当代哲学的出发点。 部署 是晚期福科提出的概念,比 知识型 更普遍。福科晚期声称要打破他自己早期所引入的知识/权力分析轴来谈论 部署 ,更多的是在构想一种新的主体状态。而对 身体部署 的关切,是福科,以及本书的作者,仍寄望于激发出崭新的、创造性的主体可能性。 本书初版于2006年中国台湾心灵工坊出版公司,2007年获台湾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
本书是休谟的代表作。在本书中,休谟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 全书分三卷,分别是 论知性 、 论情感 和 论道德 。正文前有一篇简短的 引论 ,主要说明了人性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卷主题是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认识论的内容。第二卷是卷的继续,其主题是情感的起源、性质和活动,并为下一卷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打下基础。其中对意志和自由的讨论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三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
1. 以 日本大谷大学藏刻本 为底本,参校 续藏经本 ;2. 书前有一篇 整理说明 ;3.《成唯识论》原书分十卷,故《证义》也是十卷,另卷前有王肯堂的一篇 自序 ;4. 十卷主体内容体例为:《成唯识论》原文,王肯堂的 证义 ,脚注中的 校证 文字;5. 整理工作包括:标点,校勘,根据文义细分段落,人名下加横线,尤其是考证出 证义 所引用的各种经论和前人著述及在现行本中的页码,此项考证工作量极大,也只有经过此考证才能展现出《证义》是晚明唯识学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大学哲学系讲授《存在与时间》十多年的成果;2003年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2006年第二版,2020年修订第三版。 全书语言通俗,并结合日常的生存境遇来阐释;行文中对重要术语都同时给出了德英文,书末还有新编制的 德英汉术语对照表 ,以便对比与大陆通行翻译的差别。
含《唯识抉择谈》讲稿附笔记一卷,由聂耦庚笔记,吕澂校订,讲稿部分后收入欧阳先生晚年亲自手订的《竟无内外学》中;《唯识讲义》讲稿附笔记共三卷,卷一亦为聂耦庚笔记,吕澂校订;卷二主要由吕澂笔记,并参考了诸同学的笔记;卷三由吕澂笔记。 《唯识讲义》三卷,大陆此后一直没出版整理本,台湾佛教出版社和香港慈氏学会分别在1978年、2013年出版繁体竖排整理本。这三个版本有一个版面上的共同问题值得指出,每一条笔记与讲稿内容的对应关系,都是以讲稿部分 第几页第几行 来建立的,如此在读讲稿时不知该处有笔记,在读笔记时查找对应的讲稿内容也颇不方便。 2021年1月,崇文书局出版了简体本,由南京金陵刻经处负责整理并施以现代标点。该版本用 文后注 的形式在讲稿中用角标的形式重新建立了与笔记的对应关系,极大地方便 了阅读
1998年由三联出版,被收入 三联 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陈鼓应评价其 是具有相当高学术建树价值之作 ,2023年崇文书局再版。 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今淄博)建立的稷下学宫(前374 前221),广招天下贤才来此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参议政治;而先秦的 百家争鸣 ,其实主要就是在稷下学宫进行的。 本书主要探讨了稷下学宫的兴衰演变和稷下诸子的思想特点。其中,第一至五章整体介绍稷下学宫的发展和学术面貌。第六至十一章详细介绍了儒、墨、道、法等各学术流派在稷下的交流融合,并涌现出了新的思想流派;着重介绍了稷下主流学派黄老之学的成熟,其代表作《黄帝四经》开启了援道入法、兼综儒墨阴阳的思想传统;探讨了稷下学重要的代表作品《管子》一书中的黄老、阴阳五行、精气论等思想的形成;以及孟子、荀子、宋钘、尹文、邹衍等学
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版,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23年崇文书局推出第三版。 前两版,文中《逻辑研究》的引文,都是依据作者翻译的上海译文版;本次文中《逻辑研究》的引文,都依商务印书馆2015( 现象学文库 简装版)/2017( 胡塞尔文集 精装版)年出版的修订第三版做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