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排,即按照“转识成智”这一问题的思路,将对清华学派的研究分为三编。编是关于清华学派的总论。在第二编中,将对清华学派的哲学思想源流及其历史演变加以考察与论列,其中,关于清华学派与实证主义的关系是本编的一个重点。第三编是对20世纪中国的重要哲学学派现代新儒家的一些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研究。之所以收入这些对于现代新儒家的研究,是为了给清华学派提供一种参照系。如上所述,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对于转识成智问题的关心,其实不限于清华学派。在转识成智问题上,作出了独特思考并且具有思想创获的,除了清华学派之外,还有现代新儒家。但是现代新儒家们对于转识成智问题的思考,是迥异于清华学派的。如果说清华学派对于转识成智问题是思考受惠于康德,那么,现代新儒家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却是反康德或者完全非康
本书史料宏富,不仅征引严复各类已版著译,更荟萃大量佚文、手稿、书信等稀见资料,至于相关国内外档案、大型资料汇编、近代报刊、近代人物的文集、日记、年谱、杂记、碑传、碟谱,以及研究论著等,无不旁征博引,各类资料共计200余种。较诸前贤著编,本书对严复各时代生平活动均有翔实记载,尤其是对严复留学英国、创办《国闻报》、出版发行《天演论》、担任开平矿局华部总办、抵制美货运动、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参与南北和谈、执掌北京大学、民初依附袁世凯等方面提供了厚实材料,其中部分至今为学界闻所未闻。许多以前尚未厘清的重要史实,如严复觐见光绪帝后离开北京、接任复旦公学校长的具体时间等,在年谱中均一目了然。本书对相关资料均有详细考订,有关人、报章、事件也有简注,为学者研究检索提供了便利。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张东荪卷》讲述了张东荪一生“以哲学兴趣为主,而又不能忘情于政治”,其活动和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哲学领域,故本卷除收录了1911年到1948年间张东荪发表的有关哲学问题的各种重要文章外,还重点收录了张氏同期发表的有关政治、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中国前途和出路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当代中国的制度建构及法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警示作用。《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张东荪卷》以选编张东荪发表的各种文章为主,对其出版的专著不作节录编选。
艾思奇作为一位革命战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上,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方面,其历史地位,应该说巳得到了公认。尽管,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有自身的弱点和不足,然而这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他的巨大的历史功绩,也难以取代他的历史地位。艾思奇并非没有弱点和不足,人无完人。然而,我们同样应当指出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艾思奇,他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众哲学》时期就已经奠定。以后的年代,作为战士与学者,艾思奇仍然在继续的奋斗中,这是历史,这一段历史已经写进了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中,也写进了现代和当代哲学史之中了。2000年3月2曰,是艾思奇诞辰90周年纪念曰,我们以这本书的出版,来纪念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应该说是适当的。
本书记述了先秦时期的主要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与著作,以及后人对它(他)们的研究。首先从总体上论述了诸子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诸子之“九流十家”及最初的子学史观,诸子之发展脉络与综合统一;然后分别论列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阴阳家与杂家。本书涉及到的主要思想家、学者、学说或著作有:孔子、孔门弟子、孟子、荀子、晏子;老子、文子、列子、杨朱、庄子、管子与稷下学派、《黄老帛书》;墨子及其学派;李悝、申不害、慎到、商鞅、韩非;邓析、尹文、惠施、公孙龙;孙武、吴起、孙膑、尉缭;邹衍与阴阳五行学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等。书中分章列有历代子学研究者关于某家子书的主要整理与研究书目。
《刘咸炘学术论集·哲学编(下)》内容简介:先生平生著述,总为《推十书》,“推十”者,取《说文》载孔子“推十合一为士”之义,凡二百三十一种,四百七十五卷,已刻者六十九种,成都古籍书店尝甄选其中六十五种、一百五十一卷影印,因非正式出版,印数又少,故见之者不多,图书馆亦鲜收藏,使一代大师巨擘之伟着,若存若亡,少人发视,其亦可慨也夫。
目录张君劢先生小传新儒家思想史前言第一章?导论:中国历史上的儒家及其与西方哲学的幽默交第二章?理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章?理学所确立之政治及文化制度第四章?理学的先驱:韩愈第五章?韩愈的弟子:张籍也李翱第六章?佛教及于新儒家之刺激第七章?周敦牙颐之宇宙论第八章?邵雍与张载之宇宙论第九章?宋儒哲学之理性基础(一)程颢第十章?宋儒哲学之理性基础(二)程颐第十一章?自程牙颐迄于朱熹之过渡时代第十二章?集大成之朱子第十三章?朱子与陆象山第十四章?朱子与陈亮第十五章?自宋末迄元
《杨荣国文集》是杨荣国教授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期所撰写论著的选录,内容主要是有关中国哲学思想史方面的研究。由于作者的出身经历和所受时代洪流的影响,在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和进路,总会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读一位学者的学术论著,所谓知人论世,如能对作者研究学术的思路历程和治学方法多点了解,对我们读书的收获可能会有点帮助。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学者们对此进行研究,但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似难以有共同的结论。杨荣国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是有其特色的,可以说是自成一家之言,读者见仁见智,当然可以作出不同评价。不过他认为中国思想史的演变,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这似应获得人们的共识。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一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
“江右王学”是阳明后学盏行于江西一带的重要学术流派。因为江西是阳明一生的重要活动地区,当地学者深受其影响,故能得其真传并有所发展,且能匡救王门别派之流弊以归于正,终使“阳明之道赖以不坠”,因而对后世学术界有巨大的影响。《江右王学通论》主要是从宏观上对整个江右王学进行综合性论述,以期对江右王学的整体风貌及其学术特色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本书分为生命之路、血肉之作、文化之思、心性之论、政治之道、师友之谊六章,介绍和评述了哲学家徐复观的生平及学术渊源、学术贡献,生动地描述了徐复观多姿多彩的人生、敢说敢当的个性、博学多才的学问和自成一家的思想及其作为当代新儒学代表的思想成就。本书是我社推出的《二十世纪中国学者传记丛书》中的一种。
张法的《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从历史和世界视野中,从古今与中西的对话中,将中国现代哲学概念的原貌和底蕴呈现出来,从中国现代哲学的缘起与定型、革命化的定型、新时代的转向、走向全球化的展望,将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具体历史情境结合起来,分析了中国现代哲学的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基本概念,二是中国现代哲学的经典体系。对中国现代哲学概念的多方面呈现,同时也就呈现了其历史的巨大作用和在新的形势下的局限,从而为重新构筑当代中国哲学体系提供概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