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能让你人生格局更大的生命思维全景导图,为你讲述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国学经典典藏版丛书。 一直以来,庄子的伟大和人生智慧都被教科书式地传播,少有人从如何解决人生各种难题的角度去解说,让大家以为庄子只是学者和中老年人才会去看的东西。其实,我们当下所有的焦虑与困惑,庄子在两千年前就有了答案,而解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就在《梁冬说庄子》系列里,打开它,你就获得了快乐的终极心法。 只要你明白庄子说什么,任何人生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读完本系列,你会从此开心,知道在当下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如何提升自身价值,用达观的全息视角来看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洞悉人性的真相,不再受各种情绪的牵引,让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门径,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这篇写给长子正宪的家书,便是王阳明著名的家训“三字经”,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如何做人、学习、持家、立业、养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门径,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这篇写给长子正宪的家书,便是王阳明著名的家训“三字经”,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如何做人、学习、持家、立业、养
现代性(现代化)的总体叙事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意识形态,中国文化的历史性精神在现代中国就是通过它来体验自身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宿命。无疑,对存在的历史沉思不能回避这一意识形态。更何况,现代性的自我反思、自我理解的要求,在今日已经更为迫切。历史地看,中国现代性意识已经为进一步的自我反思与自我理解提供了思想资源。这是因为中国的现代性是后发的现代性,它的展开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种深深的困境意识。这种困境意识表现为,在肯定现代性的正当性、呼唤现代性的同时,又质疑、诘难甚至反抗现代性,对现代性的质疑、诘难与反抗无疑也是中国现代性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希望在这种困境意识中理解中国现代性,从而思考中国现代危机的特性。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 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一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
《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上)》(原文为英文,下卷尚未翻译)一书,系方东美50余年学术生涯的压卷之作。全书经纬万端,气象宏远,所论4000余年中国哲学精神之创发沿革无处不贞乎作者之生命体验。一代禅师铃木大拙,对方氏在第四届东西哲学家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中国形而上学之宇宙与个人》曾有“冠绝一时,允称独步”之赞,是书即为所赞文字在更趋圆融的格位上的发挥和推展。 本书除选辑《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外,还将方先生的《哲学三慧》、《中国人的智慧》、《中国形而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等名篇佳构录入,使“一代大哲”之精神面貌历历可见。 方东美(1899—1977),学者,安徽桐城人,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多年,精研哲学,声誉极高,被称为“一代大哲”。死后,他的学生成立了“方东美先生全集编纂委员会”,将其生前著述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