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本书为作者的鸿篇巨制,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思想领域最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力作。全书集中在两个反思式的问题上:中国(尤其是现代中国)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的现代?作者选取思想史的角度展开论述:从有关中国的历史叙事的分析出发讨论第一个问题,围绕着天理世界观和公理世界观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第二个问题。黄宗智先生如此评价本书:《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是一本关于观念的历史化的著作,是一本中西思想相互对话的著作,一本过去与现在、思想与历史情境相互对话的著作。
“相台五经”,指乾隆四十八年清高宗下令武英殿仿刻元代岳浚所刊十一部经书中的五部——《 》《尚书》《毛诗》《礼记》《春秋》五经,皆为经注释文本,每卷末并附考证。五经与岳氏所刊《孟子》《孝经》《论语》入藏清宫后,清高宗建“五经萃室”以贮藏,嘉庆二年昭仁殿失火,五经皆毁。今岳本《 》《春秋》(有补配)仍有孤本存世,而另外三经皆佚,仅有武英殿仿刻本能睹其貌。本次以上海图书馆藏早期印本为底本,版面清晰,字体端正悦目,诚为佳善之本。书前有北京大学张学谦博士所撰影印说明,详述相台五经校刻、递藏源流和学术价值。本书为其中的《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附《春秋年表》一卷《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有晋代杜预所撰集解。
徐梵澄是传统意义上的士人。不仅通晓国学,并精通梵、拉丁、古希腊等9种语言,在中西哲学、宗教、文艺、诗歌每一领域都做过深入研究,是位集中、印、西学于一身的哲人、学术大师、翻译家。徐早年追随鲁迅,是其宠爱的弟子。曾受鲁迅嘱托翻译尼采著作,被称作汉译尼采贡献突出的翻译家,更是汉译印度古典的集大成者。 《徐梵澄文集》收录了徐梵澄早年翻译的尼采《苏鲁支语录》、《尼采自传》等,亲自修订过的译作《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关于古印度文明的经典,以及阐发中国哲学的《老子臆解》、《陆王学述》等著述。文集还首次出版了他的五部英文著作,《小学菁华》、《孔学古微》、《易大传——新儒家入门》等,其初衷是向西方介绍“孔学、小学及中土所传唯识之学”。 文集包括徐梵澄翻译的印度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大量著作
有一位学者说:中国人要了解、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一般来说,必须通过冯先生为后来者架设的桥梁;冯先生可超而不越。这道出了冯友兰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是20世纪中国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著作颇丰,他以“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以道中庸”为座右铭,写下了洋洋四百言的“三史”和“六书”,自称为“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三史”“六书”,是冯先生的代表作,已成为中国当代学界的学术名著,影响深远。*曾对冯友兰说:“百家争鸣,你就是一家嘛。你写的东西,我都看。”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评价说:“当代中国哲学界有名望的思想家是熊十力先生、金岳霖先生和冯友兰先生。”“冯友兰不愧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