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 罗素与后来的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不同,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极感兴趣的。他是一位流畅和多产的作家,他毕生的著作中绝大部分是属于社会思想和政治方面的通俗著作,而属于纯哲学的尚不及三分之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前途命运深切关注是罗素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而对自由和幸福这两个人类基本生存价值的探讨就成了罗素为大众而写的通俗著作的主题。他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他的重建社会的理想,以及他对战争、政治、道德、教育、信仰等方面传统观念的怀疑,其目的在于探求如何使人类摆脱愚昧和迷信,获得健全的理智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也就是如何获得自由与幸福。他对人类走向自由和幸福的必由之路的研究就是通过他大量的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著述表达出来。罗素自己曾经坦言,他的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人们解决世界的问题,靠的是思维和智慧。思维创造一切,思考是进步的灵魂。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好武器是大脑,决胜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思维方式。成功者无一不具有创造性思维,失败者总是困于僵化的思维之中。人的命运常常为思维方式所左右,转换思维就是打开命运之门的金钥匙。思维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思维风暴》从人类的思维宝库中总结出15种黄金思维方式并精选出风靡全球的700道思维名题。每一种思维方式向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打开了一扇洞察世界的窗口;每一道思维名题让读者在娱乐中带动思维高速运转,强化左脑和右脑的交互运用,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创新力等方面的能力。
全书以礼貌开篇,而礼貌还算不上美德;以爱心结尾,但爱心已经不再是美德。这样做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于其他的,比如顺序的选择,虽绝非纯属偶然,更多的还是出自某种直觉和需要;有时是出于符合教育学原理的考虑,有时是出于伦理学或美学的考虑,而不是出自某种我不知道的演绎推理或等级排序。一部论述美德的著作,特别是像我这样一部浅论,不构成一个伦理体系:这是应用伦理学,而不是理论伦理学,是尽可能的现实的,而不是纯理性的。在伦理学中,难道还有什么比应用和现实生活更重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