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 G.W.F.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承认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存在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绝对理念”,他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绝对理念发展过程的描述。他认为,逻辑学是研究理念本身发展的科学。当理念处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阶段时,他称之为客观逻辑;当理念扬弃了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而作为概念的概念,即作为“主观性”的概念出现时,就称之为主观逻辑。因此,《逻辑学》由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两部分组成。
王恩洋先生(1897 1964)自言: 昔读《因明大疏》不甚了解。民十三年从先师于南京内院治唯识学。吕秋逸学长讲因明,予得益颇多。后归川,建龟山书院,为讲《入论》,因而作释,仅成半部,因事辍笔。三十四年复在文教院讲《入论》,始续成之。 此《因明入正理论释》1947年由四川东方文教研究院印行。 周叔迦先生(1899 1970)的因明著作有《因明入正理论释》《因明学表解》《因明新例》。其中《因明入正理论释》198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今将王恩洋先生和周叔迦先生的这两种《因明入正理论释》合刊。
1935年《逻辑》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部印成讲义,1936年12月列入 大学丛书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精装第一版,1937年2月出版平装第一版和精装第二版。本次影印的是精装第一版。 《逻辑》一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的演绎逻辑;第二部分,运用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进行了透彻的批评;第三部分,依怀特海和罗素合着的《数学原理》,建构了一数理逻辑系统,包括命题演算、谓词演算、类演算、关系演算;第四部分,讨论逻辑和逻辑系统的性质,即逻辑哲学问题。 原书的 目録 只给出了以上四个部分的标题和页码,检索不大方便。今依正文中的标题,制作一 详目 附于书后。
《因明入正理论》由陈那的弟子商羯罗主造,玄奘于647年译出。译场中诸弟子根据玄奘的译讲作了注疏,初有神泰、靖迈等前辈的注疏,后有文备、文轨等人的注疏。窥基的疏是在这些著作的基础上写成,但未全部完成, 似喻能立不成 原文以下由弟子慧沼续成,被尊称为《因明大疏》。本疏在晚唐时便已在国内佚失,1895年,杨仁山从日本取回,1896年10月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本次即影印金陵本。 《因明正理门论》是陈那因明的早期代表作,玄奘于649年译出,嗣后译场证义神泰依玄奘口义写出《因明正理门论述记》。本述记在唐后失传,日本保存有残本三卷,1923年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是目前能见到的本论唯一唐疏。本次即影印金陵本。
190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刊》发表了两篇关于墨子的文章,其中《子墨子学说》开启了我国墨学研究的新气象,《墨子之论理学》开创了对墨家逻辑的研究。 1920年末又完成《墨经校释》,在该书 自序 中言: 启超幼而好墨,二十年来于兹经有所校释,随札记于卷端,得若干条;未及整理,辄覆亡散。今冬在清华园为诸生讲 国学小史 ,值岁暮休暇辍讲,利用余晷,遂检旧稿,比而次之,得数万言,命曰《墨经校释》。 1921年春,清华学生请他将讲义整理印行,梁启超觉得 兹稿皆每日上堂前临时信笔所写,多不自惬,全书校订,即所未能,乃先取讲墨子这一部分,略删定 ,则成《墨子学案》一书,由商务印书馆于1921年10月出版。 《墨经校释》,1922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次影印的是1926年12月第四版。另,本书 自序 开篇有一言,可见梁任公一生治墨之旨趣,特
本书是一部哲学经典教材,首次出版于1982年,被诸多英美大学广泛采用,是学习逻辑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的教材之一,出版30多年来英文版销售超过20万册。本书主要对哲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比如前提、真理、存在、意义、指称等作了清晰易懂的界定,是学习和研究哲学问题时提高概念思维能力非常有效的工具书。要想思维严谨、细致、深刻、滴水不漏,好的办法不是学逻辑,而是学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家对各种问题分析之严谨和深刻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他们往往在细微、使人想当然的地方发现问题。学习分析哲学,对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是一种极强的训练。本书适合大学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适合希望提高自身思维严谨性和深刻性的一般读者阅读。
本书是具思想性的逻辑教科书,本编二十八章按西方传统逻辑的体系来编排。其中,一至三章总说,四至六章讲概念,七至九章讲命题,十至二十二章讲演绎,二十三至二十七章讲归纳,二十八章讲悖谬。 作者在 自序 中言: 志以欧洲逻辑为经,本邦名理为纬,密密比排,蔚成一学,为此科开一生面。 又在 例言 中言: 为国人讲逻辑,仅执翻译之劳,岂云称职!本编首以墨辩杂治之,例为此土所有者咸先焉。此学谊当融贯中西,特树一帜。
聪明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根本不在于知识多少、阅历深浅,而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思维塑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层次,也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要想持续进步,你需要改变思维惯性,突破思维瓶颈,让头脑保持*状态。 书中介绍了爱因斯坦、苏格拉底和达 芬奇等10位天才思考者,他们对问题的解决之道,可以借鉴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请相信,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
《中国名辩学》通过对名(概念)、辞(命题)、说(推理)、辩(辩论)的深入阐释,呈现了中国名辩学(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和智慧。
《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在早期分析哲学运动中被奉为经典。作者从“世界时一切发生的事情”到“对于不可说的,人们必须报以沉默”的论述,都成功地为世界划定了一个界限。书中所提到的“原子事实”、“事态”、“对象”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就该书研究者悉心探讨的问题。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所有哲学 争论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这种思想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你是不是被问到“为什么”时,常常回答不出来?是不是常常被问“你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是不是遇到新的工作,或上司突然交代的工作,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是不是常常被指责工作没有做完,或不够高效?是不是常常临时抱佛脚,最后一刻才完成工作? 如果是这样,西村克己著的《逻辑思考力(经典版)》就是帮你转换思维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实用宝典,是可以让你转换思维方式的逻辑思考圣经!书中生动的图解再现了缺乏逻辑的后果和原因,告诉你在思考问题、写作、言语表达时,有逻辑是关键。 阅读本书,学习培养逻辑思考力的7大方法,在思考、写作、表达时运用逻辑思考力的20大窍门,你就能够从混乱无序的思想压力中解脱出来,就能理清思路,准确表达自己,顺利沟通,快速完成工作。
为何自己总是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意见不合?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思考做到 不重不漏 ?本书将通过一系列基础的、易懂的逻辑法人,如 三角逻辑法 框架法 MECE PDCA SWOT 等,助你多管齐下、疏通逻辑。
金岳霖的学生,李敖的老师,真正简明的逻辑思维训练。 逻辑不是高深的学问,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诡辩,更不是不相干的名词。《逻辑课:如何辨别真假对错》从对 思想 与 实际活动 的争论入手,别出心裁地将你心中对逻辑、逻辑学的疑问和不解融入场景。书中有渊博且耐心的先生,有求知又热情的青年。先生和青年的对话,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也在现场参与师生妙趣横生的交流。 《逻辑课:如何辨别真假对错》中,除了深入浅出的说理,还有大量的图表,直观、形象,更有助于理解。如果你对逻辑有懵懂的认知,缺乏清晰的了解;如果你想通过逻辑学大家的经典作品,进一步厘清逻辑、推理、经验等的关系,这本《逻辑课:如何辨别真假对错》正可以解答你心中对逻辑、逻辑学的疑问。
这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现实指南。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你进入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曾在二十世纪的世界思想界风行一时。殷海光即是深受这波学术思潮影响的学者之一,本书正是他长期钻研的心得之作,对一般初学者容易混淆的概念及不易理解的原理皆详加说明, 读者进入逻辑研究的世界。 在清华大学跟随金岳霖先生读研究生期间,殷海光先生写出了《逻辑讲话》,此书别出心裁,采用独创的对话体,有如拉家常,试图将高深的逻辑学通俗化,上市后受到广泛认可。之后,殷海光先生在《逻辑讲话》及讲义版的基础之上,写成《逻辑新引》,依旧采用对话体,一位老师与两位学生聊天,老师谆谆善诱,学生倾耳聆听。 本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清晰易懂,注重严格的推论训练和逻辑的应用功能,使逻辑初学者在学习时可免于枯燥无味。
《神逻辑》 “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穿成这样不就是给别人看的吗?” 为什么明知有些话是歪理邪说,你却无法反驳,只能默默咬牙,辗转反侧?你不理亏,为何词穷?《神逻辑》这本简明可爱的小书,助你迅速揪出逻辑漏洞,理清思路,表达 清晰,辩论 自信! 《神套路》 “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别人可以,为什么你就不可以?” 乍一听很有道理,事后总隐隐觉得不对?有语言的地方就有神套路,你信以为真的一切,不过是Ta的别有用心。听听那些言外之意吧!翻开这本书,看穿七大语言操纵术。 调查数据也许是Yan雾弹,中立言论可能早有偏袒,被动语态可以转嫁责任,日常语言中其实充满刻板印象、内隐偏见。《神套路》这本书干货满满、实例丰富、插图可爱,简明幽默的讲解助你识别套路,摆脱操纵,独立思考,从此不被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