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穿越时光的萨满》一书中,作者追溯了西方文化关于萨满的古代知识的探索史。几个世纪以来不乏对萨满充满痴迷的观察者,他们对萨满的认识也从法师、巫师到魔术师、骗子,再到巫医等不断转换,而对500年来萨满研究的考察——《穿越时光的萨满》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旅行。本书涵盖了列维-施特劳斯、布莱克-厄立克、弗朗兹-博厄斯等思想者的相关论述,提供了对于全世界萨满实践文化的特别洞见。
虚无主义是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大问题,也被西方诸多思想家视为现代性的本质。张兴成著的《虚无主义与现代性批判》企图以虚无主义问题为核心与线索,深入探索现代人与现代性思想的内在问题与困境,通过梳理、辨析虚无主义与现代思想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庄子、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韦伯、海德格尔、施特劳斯等人的思想为基础,从哲学、文学、社会理论以及文化批评等角度,结合诸多重大的思想、文化与社会问题,如柏拉图主义、基督教传统与现代虚无主义的关联,存在主义小说与现代人的死亡意识、信仰与存在感,工具理性与技术统治时代的道德、政治与生态危机,当代历史主义的文化表征与思想悖论,现代价值多元论思想中的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倾向,后现代主义与电子传媒时代的精神放逐与人性异化,古典价值重审、经典教育论争与现代人的灵
本选题以威廉?莱斯的代表作《自然的控制》和《满足的极限》为主要文本依据,以外理论界对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相关研究为思想前提,选取生态批判理论维度,运用经典研读和比较研究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方法,以其关于人与自然之间控制与服从的辩证法为逻辑主线,以生态危机的生成根源和解决路径为逻辑起点和理论归宿,深入系统剖析莱斯有关生态危机及其生成根源和解决路径的新观点、新见解和价值旨趣,力求揭示其生态批判理论的实质,从中发掘当代中国生态危机解决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启示,为国家政策制定和民众生态践行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思考。 莱斯的生态批判理论具有两大价值:一是提出生态危机的意识形态根源和人性根源;二是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路径:自然观更新、新幸福观树立和易于生存社会的构建,为
《中国思维科学丛书:创新思维应用学》是吉林大学王跃新教授和中共辽宁锦州市委党校王洪胜副教授合著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对创新思维理论的应用范式、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践运用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等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探究,真可谓使思维科学服务于“国家创新工程”、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中华民族振兴的创造伟业。
导语 《思维研究》由浙江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等校的研究工作者集体编写。全书共七章。内容包括:思维的神经基础、思维与心理学、思维与人工智能、思维与语言、人际交互中的决策、心智游移、思维的演化。 《思维研究》由唐孝威主编,何洁协助进行编辑工作。 内容提要 《思维研究》介绍唐孝威院士和其合作者在脑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中对思维若干问题的评述和研究。内容包括:思维的神经基础、思维与心理学、思维与人工智能、思维与语言、人际交互中的决策、心智游移、思维的演化。《思维研究》在介绍有关思维研究知识的基础上,力求展现当前各学科发展前沿的知识。
本书论述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附有800个案例、近400个训练作业题及9次讨论,以帮助读者学习、了解和总结前人发明创造的经验,为开发读者创新能力提供基本保证,使读者创新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全书结构完善,内容翔实,并可上网查询答疑。书中还编入了被西方世界称为“超发明术”、“科技奇葩”的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本书可作为学生培训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志于研究科技创新方法的读者阅读。
《心灵的形式化及其挑战:认知科学的哲学》分三篇,分别说明代认知科学及其对哲学的影响和挑战,第二代认知科学及其对哲学的挑战,以及构建新的自然化语义学以便解决心灵与世界的勾连难题。篇主要研究代认知科学及其对哲学的影响和挑战。第二篇主要研究第二代认知科学对哲学的挑战。第三篇主要解决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意识形态越来越重要。网络空间成为大国博弈的制高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进入国家治理体系的范畴。本书认为,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因此,建构在新型社会基础上的网络意识形态,应着重把握一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意识形态研究部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二是意识形态研究必须以人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三是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要纳入国家治理体系,重建网络意识形态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社会治理的法治体系以及社会保障机制。
《分析的限度》是美国思想家斯坦利·罗森(StanleyRosen)与西方占主流地位的分析哲学对话的力作。分析哲学在科学、数学、语言学等当代启蒙理性的大道上高歌猛进,这个学派赞赏严密和清晰,却无视其自身频出的问题,且不愿意展开自我批评。通过运用数学的或准数学的技巧来处理哲学的传统问题,分析哲学宣称传统哲学问题大多产生于错觉,“却没有想到自身对这些问题产生了错觉”。在《分析的限度》中,罗森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和尼采为例,证明分析哲学并未真正理解传统哲学的问题。分析哲学以清除哲学偏见为自己的目的,自身却变成了一种哲学偏见;分析哲学希望给哲学思考划定语言的限度和语境,却忘了给自己划定语言的限度和语境。
认真体会观音100签的签诗与签语,大都在告诫人们平心静气、各安本分、守势待时。这对那些心浮气躁的人而言,不失为人生箴言。我们知道,欲实现人生大志或达成某一件事,必须具备许多先决条件,比如学识、经验、人际及对目下状况的深入了解。不然,任何一时的头脑发热或心血来潮,都可能招致挫折与失败。这是人生的哲学,这中间并没有什么玄机。所以,与其说《观音签》是卜问之书,还不如说它是在以一种独特的民间方式不断地向我们提出诸多劝告,这种劝告在决策之初尤为可贵。另外,观音100签,每签更有一个生动精彩、劝人向善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出自儒家,有的出自道家,有的出自释家,有的出自传奇小说或传统戏曲,在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该书对寺庙和道观现在通行的100签内容未作任何删减,所以,原签中一些宿命论观点,尚需读者
本书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批判性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教读者如何从数据、调查、图表中辨别统计数据与科学信息真伪,在甄别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创造力教育和社会发展译丛·创造性:人类创新的科学(第2版)》对心理学及相关科学领域的一系列广泛研究进行了总结与整合,浅显易懂地介绍了的关于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近40年来,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创造性越来越关注;现在,我们对创造性的了解胜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创造力教育和社会发展译丛·创造性:人类创新的科学(第2版)》不仅关注诸如绘画和写作等艺术领域,也关注科学、舞台表演、商业创新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性。 Sawyer的取向是跨学科的。除了考察有关创造性的心理学研究,他还吸收了人类学家对非西方文化中的创造性所开展的研究,社会学家对创造性活动的情景、环境和网络所开展的研究,以及认知神经科学家对脑的研究。他了个体研究,关注创造性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协作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