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生活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作为反思政治生活深层本质的政治哲学,已日益成为理论界的一门显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愈来愈成为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基于此,本书主要探究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逻辑、唯物史观中的正义理论的基本特征,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中国古代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上卷,作者首先明确什么是哲学和哲学史,接着指出哲学是学科的任务,并提出一整套哲学史史料学的基本规范,详细论述了先秦哲学的基本思想。《百年经典学术丛刊:中国古代哲学史》是步借鉴西洋哲学方法写作的中国哲学史,乃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
该书包括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卷中、卷中篇目辑佚以及附录四部分。《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自1919年2月出版以来,以其“截断众流”的理论创见与学术魄力,迅即获得海内外学界及读者的好评,再版数十次之多。由整理者肖伊绯发现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是1919年胡适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时所讲的中古哲学史部分,集中讲述了汉代的哲学,在论述哲学发展的同时,也涉及对天文学与谶纬迷信、对中医的态度等方面的论述。作为北大内部铅印的讲义本,它未公开出版发行过。卷中篇目辑佚,是整理者从上海博物馆胡适手迹中提取的原写作计划中的卷中下半部分。附录有整理者肖伊绯对《中国哲学史大纲》的版本考证、对卷中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文章6篇。
本书是“北京社科名家文库”丛书之一种,选编了作者关于中国哲学的发生及发展演变的相关论著节选,并自成体系,以表达作者在相关问题上的观点。全书分“起源”与“展望”两编,分别涉及三代、先秦、原始儒学、理学及近代中国哲学。
宫哲兵编著的《唯道论——质疑中国哲学史唯物唯心体系》一书敢于打破禁区,从政治学的视角对《道德经》的文本进行诠释,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释义学认为,在对历史文本的释义中,历史并非独立于我们之外的客体,我们诠释历史文本同时也就参与了历史,历史是主客体的交融和统一,是一种涵盖一切的过程和关系。老子《道德经》具有无限诠释的可能性,老子的思想经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