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西方哲学史》共分4卷: 卷《古代哲学》 第二卷《中世纪哲学》 第三卷《近代哲学的兴起》 第四卷《现代世界中的哲学》 作者系统地梳理了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演绎与流变,深入浅出地勾勒了西方哲学的历程和重要思想,是一部集综合性与专业性于一身的著作。更为难得的是,作者极为高明地融合了史学与哲学,以清晰精练的文笔,讲解和分析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使本书既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又没有教科书式的晦涩和枯燥,不至于使普通读者产生隔阂,从问世之初就成为学术界的经典之作。因此《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认为,《牛津西方哲学史》的 专业性值得大书特书 ,《伦敦书评》也认为此书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此外,作为在国外近期出版的当代经典学术著作,《牛津西方哲学史》代表目前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具有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思想,虽均重工业化、民主化、科学化这三大核心理念,也强调中国文化的现代复兴,但面对不同的历史情境,晚清与民国这两个时期又各有其独特性的一面。经济现代化方面,晚清强调“以商立国”、“商务”、“商战”、“自由经济”,民国则强调“以工立国”、发达国家资本、社会主义、统制经济计划经济;政治现代化方面,晚清强调“兴民权,开议院”、“君民共主”,民国则是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新独裁论高涨;文化现代化方面,晚清强调“保教”、“以国粹激励种姓”、“古学复兴”等,民国则突出西化与苏化、现代化与世界化、科学与新道德等,展现出与晚清不同的特点。之所以如此,一则所学之典范欧西本身发生了历史与思潮的巨变,二则中国政局与思想脉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历史的发展事实表明,任何一种现成的模
发端于17世纪后期、贯穿18世纪大部分时间的欧洲哲学就是通常所说的“启蒙思想”。这是一个批判17世纪理性主义者的雄心勃勃的形而上学体系的时期。本卷从切尔伯里的赫伯特勋爵(LordHerbertofCherbury)和剑桥柏拉图主义者开始,接着论述了牛顿和英国早期启蒙思想。洛克是有关章节讨论的关键人物,这既因为他在英国和爱尔兰的哲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又因为他对作为整体的启蒙思想产生了开创性的影响。英国哲学和启蒙时代讨论的主要是苏格兰的启蒙运动及其对法国启蒙运动尤其是对康德的影响。这里还考察了法国的思想,它进一步影响了后来激进的启蒙思想,尤其是边沁的思想。这一概论将有关专家所写的清新流畅、有权威性的章节汇聚在一起,对哲学史上这一时期的作品作了专门的介绍。它还有技术术语的简释和关于重要政治、哲学、科学和其他文化事
果把整个哲学史比喻成一张网,不同学派就是网上的目,而不同的哲学人物则是网上的节。《中国哲学思想史中国学术思想史》以哲学学派为经,哲学人物为纬,把哲学人物系于哲学学派中加以展示,以见其哲学思想的归属和思想个性。
冯友兰著本书是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评此书,赞为“取材谨严,持论”。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果把整个哲学史比喻成一张网,不同学派就是网上的目,而不同的哲学人物则是网上的节。《中国哲学思想史中国学术思想史》以哲学学派为经,哲学人物为纬,把哲学人物系于哲学学派中加以展示,以见其哲学思想的归属和思想个性。
..............
哲学史从汉魏到随唐,好比沿着一条大河航行的船,航行到随唐这一段,主河道忽然出现三条。沿着一条走下去,势必遗漏其余两条。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执照三教并立的状况,本卷分为“儒教编”、“道教编”、“佛教编”和“会通编,这样安排,可以如实反映三教并立的实际情况,又指出三教趋于会通的趋势,可为下宋元卷作准备。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1945年曾经排印过。中华书局于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本次排印又经汤一介先生重新刊定。全书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勾勒了印度哲学的概貌,一方面对各个学派的发展做出简要述介,另一方面又对各派的学说做出介绍。印度哲学宗派流布极其复杂,但作者从业报轮回、解脱之道和人我问题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使读者不仅能“熟知一宗变迁之史迹”,更能“嘹然各宗相互之关系”。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1945年曾经排印过。中华书局于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本次排印又经汤一介先生重新刊定。全书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勾勒了印度哲学的概貌,一方面对各个学派的发展做出简要述介,另一方面又对各派的学说做出介绍。印度哲学宗派流布极其复杂,但作者从业报轮回、解脱之道和人我问题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使读者不仅能“熟知一宗变迁之史迹”,更能“嘹然各宗相互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