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哲学史》1-4卷,由著名哲学史家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等负责撰写、三代学人共同奋本书论述公元前5至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主要阐发智者、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此时已经开始进入希腊哲学的全盛时期,主要特征已从早期以研究自然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人和社会为中心,伦理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但本书力图提示希腊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因此重点论述他们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同时也关注他们的政治、伦理等思想,力图全面阐释他们尤其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体系。本书解决了三大国际希腊哲学研究界的难题:有关智者的史料问题,有关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划分问题,有关柏拉图思想的发展变化问题。全书论述系统,阐释精微,对于加强希腊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加强西方哲学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
《父与女:从宇宙星河到点温暖》包含上中下三册书,其中上中册是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是宗璞《素与简》。 《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1931年、1934年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该书以 释古 的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冯友兰北大哲学系毕业,又赴美师从杜威。他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分子学时代-经学时代上下两编,从孔子到*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一一展现于世。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素与简》:真正活得通透得人早已脱离表象的浮华,走
《希腊哲学史》1-4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二部多卷本希腊哲学史著作,体现了中国学者对古希腊哲学研究作出的独特的理论贡献,标志着中国学者研究西方哲学的视野与深度都有了大大的拓展,也是我国学术研究走向世界、可与国际一流水平进行对话的优秀成果。第一卷内容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到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止,概述了希腊希腊哲学的背景及希腊哲学的史料情况,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米利都学派、毕泰戈拉学派、赫拉赫利特的哲学、爱利亚学派、公元前五世纪后半叶的自然哲学家。该卷史料翔实、新见迭出、逻辑严谨,通过一系列开拓性观点和深入细致的论证,把一个个经过各国学者反复探讨的古老课题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张耀南著的《华夷中西(中华哲学目前批评格式变迁考)(精)》讲述了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作为一门学问,不外三大格式: 西化比 或 以西化中 ; 并置比 或 中西并置 ; 化西比 或 以中化西 。 中华哲学批评 ,现已被逼到 格式转换 之 拐点 上:固持 西化比 与 以西化中 格式,已经没有出路;固持 并置比 与 中西并置 格式,已经没有出路;固持 普世哲学 或 广义哲学 格式,已经没有出路。 中华哲学批评史 之核心,是考察 中华哲学史 上 批评格式 之变迁。暂分 原创文化期 、 佛禅兴盛期 、 西学兴盛期 与 华学复兴期 四个时期,分别论述原创文化期 效用优先 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佛禅兴盛期 智慧优先 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西学兴盛期 本体优先 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以及华学复兴期 大者优先 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等。 大者优先 格式之近期目标
本书为中英双语两本,以硬装盒装形式呈现。它是一部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其雏形为梯利教授在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此次出版,共有中英文两本。具体分为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三编。往下又划分为自然哲学、知识和行为问题、重建时期、伦理运动、宗教运动、基督教和中世纪哲学的古典来源、经院哲学的形成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启蒙运动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德国的唯心主义、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法国和英国的哲学、法对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等二十篇。篇下设章,讲述更为具体。文后附原书索引,便于读者检索细目。中文字数接近七十万,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哲学史著作。此次中英文两册一起出版,规模浩大,出版方特意延请业内的两位哲学博士共同翻译打造校准,力求让此选题更加精
杨天石先生早年研究中国哲学,对泰州学派、王阳明、朱熹等深有研究。本书收录杨先生已出版的《朱熹及其理学》《朱熹学术思想四论》《王阳明及其心学》以及研究旧时所称“王学左派”的《泰州学派》等四种著作,并附录其曾写过的关于儒学、佛学和思想史的文章,本书对“理学”和“心学”的分歧发前人之所未发,对“泰州学派”的评价也完全不同于前人,是一部集合作者多年哲学研究成果和心得的学术作品。
中国哲学史学史 是中国哲学史的史,亦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史。古代的学术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前史;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哲学史的创立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进入到 对子结构 和 螺旋结构"阶段;同一时期的港台学者也在中两哲学的融通下展开了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中国哲学史学史 是一个可以质疑但无法绕过的事实存在,柴文华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学史(精)》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相信在客观呈现中国哲学史学科发展历史的同时会为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提供重要启示。
《七堂极简哲学课:写给大忙人的哲学启蒙书》是一本哲学入门读物。它的内容与哲学教材的面面俱到相反,它是以专题形式展开:*章概论何谓哲学;第二章牵涉到本体论问题,主要围绕什么是 实在 展开,说明理性主义何以成为传统西方哲学的主流思维方式;第三章由第二章的 实在 的 同一性 问题衍生而来,主要讨论与 运动 相关的时间意识和生死问题;第四章是* 实用性 的一章,在简评 辩证法 之后讲述了一些具体的思维技巧;第五章的怀疑论的内容从古希腊怀疑主义谈起,进而过渡到宗教哲学中对 上帝存在 的证明;第六章梳理了包括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内的不同学派对于 真理 问题的不同解读;第七章的中心是 自由 问题,既包括 自由意志 问题,也包括实践中的自由问题,比如自由与科学等。本书重视思想而忽略背景,对哲学家的生平不做介绍,径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