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合稱"三論",是印度中觀學派的代表作,后秦時期由佛學大師鴆摩羅什翻譯。其学说主要宣讲性空之学。尤其是《中论》一书,以《般若经》为依据,经历起以缘起性空为核心的空宗理论体系,着重阐述"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的道理。著者吉藏是三论宗的集大成者,其创立的"新三论"是"古三论"发展,不仅综理旧说,还征引广博,是研习三论的读本。
在西方哲学中,“时间”被理解为一均质规整、连续不断,且可切分的序列;而在中国思想里,时间却非均质,亦无从切分。究竟人们是否需要思索“时间”?又该如何拥有“时间”的观念?本书从此基本问题出发,对中西方思想中的“时间”展开一连串的探索:他以中国思想为进路,试图跳脱“时间”此一加诸在整个西方哲学、人们的语言,甚至日常思考上的观念框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提诺、奥古斯丁、康德、胡赛尔、博格森,以及海德格等人的「时间」观,到易经、老庄、墨家和儒家等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时”观,作者藉由“时间”揭示“生活”的课题,进而脱离“时间”框架,将“生活”的概念铺展开来。《论“时间”:生活哲学的要素》透过中西方“时间”观的异同,让读者在两文化的特殊视野中,洞悉“时 /时间”,以及深植于东西
《萌萌集》为当代重要女性思想家萌萌逝世十周年纪念文集,收入萌萌生前文字,及他人纪念文章。包括哲学随笔、哲学研究、文学评论、艺术评论、致友人书信、诗歌创作等,共分七卷。 其中大部分文字已经出版或发表,除、二卷基本维持原貌,其他卷次均经过重编。 卷开篇有学者刘小枫和萌萌先生萧帆的序言,以及同事加挚友张志扬教授的导言。第七卷为他人纪念文章。
《性格的塑造》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59岁时完成的一本书,书前附有w.贝仁·吴尔夫医学博士的精彩导读。作者搜集了阿德勒诊所中的典型案例以及美国大城市学校与儿童指导中心的经典案例,通过缜密的观察来描绘并探索孩子人格的动态和心灵世界。本书抛弃枯燥的理论架构,用充满温柔的同情和关怀指导孩子面对人生中的青涩、尴尬和彷徨,帮助孩子塑造阳光、健康、良好的性格。
马克·波斯特著的这本《战后法国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从萨特到阿尔都塞》以萨特走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程为轴心,论述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形成的三个阶段。个阶段以黑格尔的复兴和马克思的再发现为标志,构成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以存在主义与斯大林主义之间的理论交锋为特征,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开启阶段;第三个阶段以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为主题,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形成阶段。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呈现为一个发现、争论、融合的历史进程,并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钱穆先生全集:人生十论》由钱穆先生所撰人生问题文稿之结集。其论人生,大旨皆从中国旧传统、旧观念阐发,但亦不违背新潮流、新趋势。虽据于史,目的却不在称述古人,而在求古今之会同和合。读者浅求之,可得当前个人立身处世之要;深求之,则可由此进窥古籍,获知中国人所讲一套道理。
本书为“政协委员读书笔记”丛书之一种,是张连珍委员数十年研读《周易》的心得总结。全书共五章:作者在首章重点选取了24个卦象,在古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和当下时代背景,介绍了各卦卦辞、爻辞的含义并提出自己的理解,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第二章重点介绍《周易》十二辟卦运化,系对易经十二辟卦的研读体会,如尊重规律,顺天应人;弘扬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运用多方力量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等等。第三章集中介绍研读《周易》的感悟,分享了作者对《周易》“变化观”、“阴阳观”“物极必反”思想、“错综复杂”思想、“万物交感”思想、“时中之道”等思想的理解与心得。第四章对《周易》“十翼”之一的《序卦传》作了简要的解释,从天地万物运作规律的角度简要阐释了64卦的内在含义。末章摘取了55条
谢国仲先生为中医养生专家,他对《黄帝阴符经》有深入的研究,通过《黄帝的人生观》一书,对其养生方面的内涵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适合于现代读者的阅读。 书中将《黄帝阴符经》的宇宙观概括为“有形的世界”和“无形的世界”,有形的世界为阴,由眼、耳、鼻、舌、身、意等“阴六根”即可认识;无形的世界为阳,只能通过内化的方式来开启某些人类先天本有的功能,从而凭借天眼、天耳等“阳六根”来认识。 书中把精、气、神作为“三要”,指出上丹田藏神、中丹田藏气、下丹田藏精,九窍乃是精、气、神出入的门径。由于有贪、嗔、痴的存在,精、气、神总是倾向于往外跑,从而造成能量的耗散,故应戒之。书中还别出心裁地提出了“吃时间”的概念,认为吃药就是吃时间,丹道也是一种根据气象变化来获得宇宙正能量的“吃时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