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希望参与21世纪优选地缘政治的任何人而言,了解中国和东方都是必须的。这套《东方与西方》丛书全面和系统地对比了东西方文明的基础,其独特性在于其有能力克服障碍,实现真正的理解。
全书共分七章,其内容包括生死之际的教育意义、西方文学的生死观、世界宗教的生死观、西方哲学的生死观等,书中从哲学的角度对中西方的生死观念进行了分析。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在融構基督神學與現代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潘能伯格撰述了兩部篇幅頗大的著作:《科學理論與神學》(Wissenschaftstheorie?und?Theologie,?1973)和《從神學看人類學》(Anthropologie?in?theologischer?Perspektive,?1983),從神學角度相當深入細緻地討論了現當代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堪稱基督神學的人文-社會科學典範。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學帶有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學科的特質,涉及語文學、生物學、史學、社會學、法學、倫理學
李蜀人,男,1958年5月出生于重庆市,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地质专科,1992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被分配到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199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在职攻读博士,专业是外国哲学,方向是西方哲学史。2002年8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又回到西南民族大学从教。已参编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现在主要研究当代西方哲学和现代中西哲学比较。
本刊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思想史研究辑刊。辑刊旨在知识越来越被学科化、教条化的今天,回到思想史的鲜活源泉,回到各科学术贯通发展的强力中去。 本辑主题为“希腊与东方”,相对于已经为汉语学界渐渐熟知的尼采、海德格尔、斯特劳斯及其追随者建立在重新诠释解读希腊经典基础上的思想路向,本期试图引入某种新的视野:通过古典语文学及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探讨希腊与东方在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与张力。
全书共分七章,其内容包括生死之际的教育意义、西方文学的生死观、世界宗教的生死观、西方哲学的生死观等,书中从哲学的角度对中西方的生死观念进行了分析。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欧洲许多学者相信,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包含于三大奇书:一是《智慧书》,二是《孙子兵法》,三是《君王论》。 ?? ?? ??本书从葛拉西安《智慧书》中精粹了100则人生箴言,以西方历史中的战争谋略、宫廷政治和江湖骗局等为事例,立足于现代社会,分析了为人处世、商业竞争。行走社会、功成名就.圆润通达的种种技巧。 ?? ?? ??作者以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客观态度,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底蕴方面显示出的登峰造极的智慧,为读者提供了战胜生活中的艰险,困顿与邪恶的种种神机妙策,是对《智慧书》的阐释解读。
本书旨在探寻中西诗乐与美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同时表明其运思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会通特征。内容包括孔子与柏拉图论乐,墨子与荀子论的乐辩,朱熹的道德化诗学观,《明诗》篇三议题,禅悟与空灵之境,创造性转化与生生之德,模仿论与模写说辨析,境界"为探其本"的深层意味,《摩罗诗力说》与摩罗式崇高诗学,方东美的文化理想观与跨文化探索,挪用与创构中的文化诗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