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是一部供广大读者查阅、学习、研究中外著名思想家思想精华的参考工具书,共收入中外著名思想家重要思想命题2200余条。 2.本书正文按思想命题内容分类,每类按思想家(著作)所处历史年代顺序排列。 3.在中国和西方两部分之外,本书把世界宗教思想命题作为附录附于书后。 4.释文中出现的外国人名,常见者采取习惯用法,译音有出入者,一般采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译法。 5.本书附有思想家(著作)及其命题条目表,对思想家(著作)予以简介,并随后列出所属思想命题。
本刊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思想史研究辑刊。辑刊旨在知识越来越被学科化、教条化的今天,回到思想史的鲜活源泉,回到各科学术贯通发展的强力中去。 本辑主题为“希腊与东方”,相对于已经为汉语学界渐渐熟知的尼采、海德格尔、斯特劳斯及其追随者建立在重新诠释解读希腊经典基础上的思想路向,本期试图引入某种新的视野:通过古典语文学及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探讨希腊与东方在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与张力。
在融構基督神學與現代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潘能伯格撰述了兩部篇幅頗大的著作:《科學理論與神學》(Wissenschaftstheorie?und?Theologie,?1973)和《從神學看人類學》(Anthropologie?in?theologischer?Perspektive,?1983),從神學角度相當深入細緻地討論了現當代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堪稱基督神學的人文-社會科學典範。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學帶有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學科的特質,涉及語文學、生物學、史學、社會學、法學、倫理學
本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4篇,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阶段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发展状况和讨论思路。全书正文内容分为“总论部分”、“理论部分”、“海外回响”、“个案分析”四个部分,“附录”内容为两篇综述。这些论文的特点是主题突出,讨论深入,是围绕中西哲学不同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力图突破过去以西方哲学为依傍的传统做法,为未来的哲学比较研究乃至哲学本身的发展寻求新的空间,体现了大胆探索、力求创新的理论热情和勇气,具有的学术水平和相当的启迪意义。
本刊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思想史研究辑刊。辑刊旨在知识越来越被学科化、教条化的今天,回到思想史的鲜活源泉,回到各科学术贯通发展的强力中去。 本辑主题为“希腊与东方”,相对于已经为汉语学界渐渐熟知的尼采、海德格尔、斯特劳斯及其追随者建立在重新诠释解读希腊经典基础上的思想路向,本期试图引入某种新的视野:通过古典语文学及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探讨希腊与东方在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与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