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位居《十三经注疏》之首,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备受中外智者推崇。 《易经》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凝结着远古先哲们的睿智卓识。它用通古达今的哲学思想和完整的符号体系,指证宇宙万物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人类发展的基本趋势,也诠释了人生福祸凶吉相互转化的辨证思想。《易经》上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解人生命运而趋吉避凶,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认识世界和立身处世的宝典。 傅佩荣教授集多年研学心得,以现代白话译释《易经》并加以注解。除传统注疏外,更参考并融会了历代知名注家之见解,期望与读者共同享受《易经》亘古流传的魅力。
本著作主要梳理了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注释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可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其经典著作《周易参同契》也是世界上靠前部炼丹著作,其作者魏伯阳因此被称为“万古丹中王。”《周易参同契》中用《周易》来说明炼丹的鼎器、方位、药物、火候、时辰、变化等,认为修丹与天地造化同属一理,易道与丹道可以相通,故能用天地造化的《易》理来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而阐述这种思想的秘密武器就是天人关系理论,但是由于《参同契》里面隐语很多,用词隐晦、譬喻甚多,不易理解,故而在后世对其注释中,理解各有不同,有主张是外丹的,也有主张是内丹的,或者是主张内外丹都有的,之所以会有这些分歧,从根本上说其实是对于理解天人关系理解差别造成的。从历代的注释来看,他们对于
《周易新解》包括《周易概说》《易经解读》《易传解读》,每部分后面都附有“思想内容”的阐述。《周易概说》对《周易》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科学意义作了概述,以便读者从理论上对《周易》有个初步、系统的了解。《易经解读》对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作了详细的解释,每篇分原文、注释、解读三部分。为了扫清读者的文字障碍,“注释”部分是逐句逐字进行解释的。《周易》是一部“文字符号”的奇异的书,在“解读”部分对文字和符号双重语言进行了解读,并引用大量的古籍文献和出土文物,揭示卦辞、爻辞的内涵,发掘其蕴藏的哲理思想。《易传解读》对其十篇进行了详解,每篇分为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和解读五部分,并注意与儒家其它经典的契合,全面揭示其思想内容。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它所在的那个历史时代。本书是用马克思主义
《京氏易精粹5(易隐·易冒)》内容简介:卜筮者,隐君子之所托也。昔严君平卖卜成都市,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君子以为得作者之意,不啻登太皥氏之堂,而耳提面命焉。古之圣人所可与人言者,未尝不竭其辞,而有不可以正告天下者,则必有所托以行之。后之君子不察其意,而以是为吉凶悔吝之末数,非正道明谊者之所究心,则惑矣!吾友曹横琴氏,得其家君游南子之传,慨群迷之不旦,悼筮法之中衰,于是上究《连藏》,下逮京焦,傍通壬甲,广采占歌,作为《易隐》,凡十万余言,噫!可为博矣!夫象数变而理不变,九六殊而旨不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