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介绍纳甲筮法的人也有很多,但大都沿袭前人的路数:一是对纳甲筮法演算中的种种术语作出介绍并言及自己的理解,二是借卦例来宣传其演算的高庙精准。《〈周易〉导读:纳甲筮法》一书的特点是:依据出土资料及其他前人典籍,对纳甲筮法的形成时间及其演算理论作了学理上的考证和辨析;依据《左传》《国语》筮例、清华简之《筮法》及其他资料,作者将《周易》占筮的研究者分为“史巫之士”及“当时的贵族知识分子”两类进行学理探讨和辨析;作者在“纳甲筮法的基本原则”一章中,对“六冲”“六合”“三合”等纳甲筮法中的运算内容,从其他汉人典籍中找到了学理上的依据。
《周易古經今注》(包括《周易古經通說》)衹解《易經》,此《周易大傳今注》則解《易傳》,兩書相輔而行。經注用文言寫成,故傳注亦用文言寫之,但力求淺近明白。 《今注》六卷。原書《乾》卦首列全卦卦爻辭,次列《彖傳》一條,次列《象傳》八條,而其他六十三卦則《彖傳》一條列卦辭之後,卦《象傳》一條列《彖傳》之後,爻《象傳》諸條分列各爻爻辭之後,其體例不一。蓋漢代编者用《乾》卦之排列方式,示經傳單行之面目。我認為無此必要,且讀之不便,故本書將《乾》卦《彖傳》、《象傳》改成與其他六十三卦相同之排列方式。
本书将切入点选择在周易创作思想上,据此挖掘出创作卦爻辞的六十四卦卦象体系,有别于以《易传》和汉易为代表的传统的卦象理论;并根据卦象规则和造字法,主张用字的古义而不是用假借义解易,对许多字义作了新的探索,对卦爻辞也进行了新的阐释。这种治易方法初步实现了卦象、字义、卦爻辞思想的统一,开辟了一条义理与象数统一解易的新路径。
作者经过五年时间研究,认为《周易》本身是一个严密的符号系统,而卦爻辞却被认为是思想凌乱的记录,这实际上低估了春秋以前学者的思维能力。但是传统易学又一直未能证明其系统性,或者有系统性而缺乏完备性。 本书一大特点,是在《易传》的基础上,提出解经的核心诸例,并以此贯通三百八十四爻爻辞,无一例外。同时证明了《周易》经传之一体性,为理解《周易》一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具体解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周易》的一个新的注本。 《周易义解》之完成,可以使我们对孔子时代经典形成期的理论视野及义理架构有不同的认识,并为易学史建立坐标原点。 本书之疏证部分,广引先秦以来百家文献以及古今重要《易》著数百种,为义解疏通证明,同时对历代相关重要易学问题进行了具体讨论辨析,颇见功力。
《易经》是深的一门学问,要深入堂奥,必须有名师教导。如不能亲得名师教导,从本书读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易经》的书很多,必须选择一门深入。在《易经》二派六宗的许多派别里,如没有得到一个善本,作为进入《易经》的门户,就会迷路,甚至形成偏见,终生不见大道之要,不亦悲乎! 本书为研究周易的专著。
周易是伟大的科学知识宝库,看看中国的历史就会知道,中国的科学发展史,总是在周易理论指导下发展的,特别是中医科学,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医工作者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推动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书的创新点是对河图、洛书的新认识,读者可关注。
郑玄是汉代经学大儒, 其《周易注》成书比较晚,汉以后,一直流传,在南北朝时为北朝官学。然至宋代开始失传。幸有南宋王应麟将散见于经典中郑玄《周易注》汇辑成书。之后名儒姚士粦、清儒惠栋、孙堂、丁杰、张惠言、孔广森、黄奭等人增补,再显原书大略。本书结合前贤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郑玄的易学思想,阐明郑玄解易方法,并对郑玄易学作出客观评价。 本书兹取丁杰、张惠言的民国本为底本,对照湖海楼本和其他版本及原文加以校勘,整理出比较可靠的郑氏《周易注》版本,以享广大易学和经学研究者。
近年来, 介绍纳甲筮法的人也有很多,但大都沿袭前人的路数:一是对纳甲筮法演算中的种种术语作出介绍并言及自己的理解,二是借卦例来宣传其演算的高庙精准。 《〈周易〉导读:纳甲筮法》一书的特点是:依据出土资料及其他前人典籍,对纳甲筮法的形成时间及其演算理论作了学理上的考证和辨析;依据《左传》《国语》筮例、清华简之《筮法》及其他资料,作者将《周易》占筮的研究者分为“史巫之士”及“当时的贵族知识分子”两类进行学理探讨和辨析;作者在“纳甲筮法的基本原则”一章中,对“六冲”“六合”“三合”等纳甲筮法中的运算内容,从其他汉人典籍中找到了学理上的依据。